早前因一時過癮即興而寫的三篇有關青年旅舍文章想不到會引起這麼大的迴響,還因此而在fb上多了許多莫名其妙的朋友:有尊敬的、有欣賞的,更有記者對這題材深感興趣而打算製作特輯,這陣子彷彿都為這事而忙過不停,如有稿費作為報酬那更好,哈哈,不過我做的已經足夠多,寫下來只是讓廣大讀者分享,知多一點點而已。
今次想講的是青旅一直在香港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大家若當個背包客也知道每到達一個地方時入住的青旅就意味著對當地的首個印象。相信大家入住的YHA必不會太差,我也不例外,除了在台灣住上一間差勁的外,之後同樣在台灣各大城市入住的經歷都是美好。畢竟人家不是一會獨大去管理,都是各自經營,偶有差異實屬正常,這情況普遍在世界很多YHA都是這樣吧。偏偏咱們香港一會獨大管理了四十一年最近才有兩間比較簇新的現代化旅舍外,其餘的就如一位讀者反映所說:枯木柳樹、陰風陣陣、氣氛肅穆,破舊外牆、光線灰暗,加上只得一人當值,感覺有如置身在精神病院內,詭異非常!
試問旅客若首次來港入住這等旅舍會有何感覺?就從赤徑旅舍的這個廁格內已經道出一切:燈光昏暗、油漆脫落、衛生惡劣等。這種六七十年代的徒置區的公廁式蹲廁間隔莫講遊客詑異,咱們也大吃一驚!今天的香港人還有多少會用蹲廁?那怕是環境惡劣的割房都早已經是坐廁,而這等旅舍共有四間,管理了四十一年一個廁所都如此管理不善,憑什麼去管理美荷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