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聯會在過去的星期日,舉行「愛國民主大遊行」,由維園遊行至新政府總部,支聯會估計有二千一百人參與。而遊行結束後,四五行動及社民連一行數十人,抬著一副木製棺材到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示威。
近年,有不少人對支聯會舉辦的「六四遊行」終點在政府總部存有疑問,到底當中因由是如何呢?為何四五行動每年都堅持每年都要到中國外交部駐港機構示威呢?
支聯會在過去的星期日,舉行「愛國民主大遊行」,由維園遊行至新政府總部,支聯會估計有二千一百人參與。而遊行結束後,四五行動及社民連一行數十人,抬著一副木製棺材到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示威。
近年,有不少人對支聯會舉辦的「六四遊行」終點在政府總部存有疑問,到底當中因由是如何呢?為何四五行動每年都堅持每年都要到中國外交部駐港機構示威呢?
Facebook 上市,市值超過一千億美元,創辦人朱克伯格成為IT界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業內很多人都愛問,香港何時出個朱克伯格,何時出個 Bill Gates,何時出個馬雲,我敢說一句,永遠不會!原因嗎?香港病了,香港人給一塊喚作「好夢」的磚頭砸瘋了。
早前看了兩條討論房屋問題的記錄片(註1),片中訪問了幾位青年精英,當中有做地產經紀的港大病理碩士,有年青牙醫,有大學助教,被問及有何理想時,幾位都不約而同答:「買樓收租。」這個答案對我們來說當然沒有麼特別,甚至家母亦說買樓收租是社會共識核心價值,後生仔真識諗云云。然而真是沒問題嗎?眼前的是社會千挑萬選訓練出來的精英,放諸任何一個社會都會對他們寄與厚望,如果片子在外國播出,相信觀眾會感到很詫異,甚至會認為受訪者是說笑而矣,萬想不到眼前的病理專家不單有個收租夢更身體力行做經紀還在電視上侃侃而談他的買樓心法。
近月媒體接連揭發中大校園性騷擾事件,先有中大前秘書長梁少光疑涉性騷擾,復有教育學院講座教授盧乃桂疑涉性騷擾,我們深感震驚及憤怒。原因不僅在於捲入性騷擾案諸君均為校方高層或資深教授,更在於事件反映處理性騷擾的校方管理層,完全缺乏應有的性別意識,不單沒有向投訴人提供足夠支援,甚至在處理過程中對事主造成二度傷害。目前兩次性騷擾事件仍存有不少疑點,亟待進一步調查,但從媒體報導及死因研訊庭可知,我們已發現中大連番失誤,清楚顯示中大防止性騷擾制度存在嚴重問題。
言論充斥性騷擾迷思
在黃燕雲事件中,當死者親屬知悉黃疑被性騷擾後,曾明確要求校長沈祖堯調查事件,沈祖堯查問梁少光後竟向死者親屬指,黃與梁「關係密切」,不便調查。黃燕雲生前已明確表示無法接受梁少光的行為,沈祖堯清楚此事,卻強指二人關係密切不便調查,是無異於以不相干甚至虛構的理由抹除調查性騷擾的正當性。其後在盧乃桂事件中,當中大防止性騷擾委員會裁定盧乃桂性騷擾成立後,沈祖堯竟又向投訴人表示「盧作風洋化才有此舉動」,以文化差異為盧開脫。沈祖堯一再以性騷擾迷思淡化事件,可見絕非一時失言,而是對性騷擾問題充滿偏見。
近日就評論人梁文道的文章,網上評論得興高采烈。在網絡裏,什麼投共、維穩、北上搵食、文化人為當權者搽脂抹粉等批評如黑色暴雨般擲下。彷彿不抨擊就是敵人,無論你抨擊的是中共、曾鈺成、幕後出錢者、提供膳食的餐館以至收300元撐場但其實什麼都不懂的老臨。
以往讀關於「統識」(hegemony)的理論,異見思想家將其激進意義演繹為一種串聯及「再」定義的操作。例如回歸後2003年,無論身處在政治光譜什麼位置的團體或黨派,幾乎都可以在「董建華」這個共同敵人前聯結起來。十年人事,香港現在的「進步力量」已幾番新,統識的操作已毋須在「共同敵人」前聯結最大的力量。恰恰相反,現在的操作就是無限擴充敵人的邊界,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效果上,任何的歇斯底理都被允許,因為自我是弱勢,是被圍堵的最後良心。
但這關於形式、關於效果的討論還是其次。就請一大班不知就裏的人作為建制派的打手,究竟惡(evil)在什麼地方呢?眾所周知,即使反高鐵萬人(不收費)包圍立法會,最終也無法阻止撥款。真金白銀出錢請臨記在立法會外造勢的「惡」,與議事廳裏正要通過的法案的「惡」,並不重疊。
香港應該有一個怎樣的文化政策呢?文化局在推動和發展香港文化應擔當怎樣的角色?為此,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課程與獨立媒體(香港)請來了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校監黃英琦、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陳清僑與50 多位文化界友好,一同討論文化政策和文化局的挑戰。
文化界討論成立文化局,歷時已有二十載。回歸前,文化人已提出如何脫離殖民地以「文康」為主導的文化管理,制訂政策,幫助本地文化藝術發展,促成了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成立。文化局隨着新一屆特首上任而定音,坊間就它的角色有不少討論。親中陣營認為文化局要發展產業,擔起愛國教育的責任,引起文化局會變成香港中宣部的憂慮。
茹國烈:民間如何推動文化
茹國烈指出,早於1994 至1995 年間,民間及政府已開始討論香港的文化政策,以及藝發局所擔當的角色。當時,文化界把藝術教育也包含在藝術發展的領域內。1998 年的教育改革,中小學加入了很多文化藝術的科目,同時,1990 年代大學學位增加,亦新增了不少文化相關的科目,如文化研究、比較文學等。除教育外, 「文化產業」這概念在2000 年引進香港,以往一些被視為與藝術不相關的行業,如電影、電視等,亦被視為文化政策的範疇。「電影發展基金」就是在2000年後成立的,不過它隸屬於經濟及商業發展局。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在5月22日星期三,以同一篇文投稿報章,獲六份報章包括《明報》、《新報》、《晴報》、《香港商報》、《大公報》、《文匯報》同日刊登,指責立法會「拉布」,又引述《明報》民調表示市民不支持拉布。梁甚至連立法會事務委員會要求開會,也指為「拉布」的一種,拖延其改組政府的建議,影響其落實社會福利政策。
歷任行政長官之中,梁振英大概是將「香港七百萬人」掛在嘴邊掛得最多的特首。明明是小圈子的產物,他卻臉不紅耳不赤的宣稱要做「七百萬人的特首」。最近一次,針對「拉布」,他說「立法會並非屬於那六十個議員,而是香港七百萬市民。不滿的話,大家一定要出聲」,又語帶威嚇說「拉布癱瘓香港」。這裏,什麼三權分立或議會內少數派多數派互相制衡的原則,他都隱去不說了,而是像青蛙跳般,一下子跳躍到直接發動人民討伐議會的立場。這種「以人民之名行威權之實」的新統治趨勢,可歸類為「民粹主義式威權」。
首先,和其他威權一樣,它的本質是非民主和缺乏權力制約的,但跟別的不同在於,它號稱自身的權力基於民眾的集體意願。弔詭而重要的是,這一權力的本質雖然是自上而下,但它的正當性來源,竟是建基於號稱的「民眾」。「民粹式威權」的出現,跟香港社會的轉變有關。近年,社會上瀰漫對財團富商的不滿情緒,八十年代確立「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各階層聯合政府」的港人治港模式(引述自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已隨唐英年敗選而宣告死亡。新上陣的梁振英,至少在口頭上,不再把管治的正當性基礎,建基於財團和精英的認同和合作,而是面無懼色地訴諸人民。所以, 「民粹式威權」也是幹部治港的一項特色。
Google的不為人知的議程:對隱私的態度已不如以往,某些國家也注意到了。
原文作者:DAVID ROSEN
原文刊於AlterNet.
翻譯原文:Google’s darkening agenda
翻譯:歐輝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