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搞「初選」不如搞「棄選」

非建制派最近正就立法會補選安排商討,希望能就「初選」達致共識,以便非建制派集中力量,對抗建制派候選人,取回被政府DQ的議席。

參考過去民主派醞釀「初選」時的經驗,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時「棄保」的實際功效,我們認為非建制派各政團應考慮透過共識出「棄保」策略,面對來年三月的立法會補選。

「初選」的限制

民主派討論「初選」多年,只在2007年立法會補選和2012年特首選舉成功進行。初選以「民調」加「實體票站」進行是較常被討論的選項,惜此兩種方法都有無法克服的限制,不是認為「民調對知名人士有利」就是認為「實體票站益了有地區樁腳政黨」,無法令各方均對結果服氣,各政團就初選方案總難達到共識。

選舉未正式開始,民調對知名人士比較有利,新人十分吃虧是事實。而同樣無可爭議的事實,是每次選舉均有新人在選舉期間因其優秀的論壇表現、選舉宣傳等而脫穎而出。以下是2016年立法會選舉,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選舉五天滾動民調在8月3日(第一次公佈)的部份數字:

候選人 (8月3日支持度)
羅冠聰 1%
王維基 9%
劉小麗 1%
黃毓民 10%
朱凱廸 2%
李卓人 9%
梁頌恆 1%
鄭家富 4%

【專訪】從西班牙到香港  港超聯最年輕10號——文家永

(獨媒特約報導)文家永,1994年出生,去年由西班牙「回歸」香港,現時效力港超聯球隊理文。環顧今屆的港超聯球隊,他是十支球隊中最年輕的10號球員。獨媒訪問了這名九十後,他談到踏上職業足球員之路,並希望短期內成功爭取球隊的正選,替理文在聯賽榜力保頭5位,長遠爭取入選港隊。

「你好,我係Daniel。」他的樣子有點像效力阿仙奴的德國中場奧斯爾。媽媽是威爾斯人,爸爸是香港人,媒體形容他是「混血兵」。「我中文麻麻地。」文家永小時候在香港就讀本地學校,最常做的運動是游泳;八歲時和朋友踢足球,「玩下玩下」,從此便成為足球小將,他邊說邊有點靦腆。

巴士業職工會聯盟收集市民簽名支持  爭取減工時加底薪

(獨媒特約報導)早前城巴在深水埗剷上行人路導致3死20多人受傷,意外令社會關注巴士車長工時長但工資低的問題。巴士業職工會聯盟聯昨日下午在紅磡火車站天橋擺設街站,收集市民簽名,抗議政府未積極改善巴士車長薪酬,要求政府盡快回應前線員工訴求,增加車長底薪及減少工時。

2017-11-04 13.09.44

巴士業工會聯盟主席林錦標批評,巴士公司每年均錄得盈餘,但加薪幅度卻未能追上通脹,車長津貼更長達19年未有增加,令不少巴士車長需超時工作12小時或以上,以應付生活開支,最終導致疲勞駕駛。

香港建制派和維穏機器冷待十九大

誰最關心中共十九大?是時事評論員,甚至可能只是時事評論員!這個議題,過去最少有整整一年的時間,各個媒體包括文字和影音的評論文章或是時評節目,都不時念茲在茲的提及十九大。

十九大終於來臨也過去了,塵埃落定,一如預期,習近平牢牢掌權,中國進入習核心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時代。

好吧!我已經聽到叫救命聲了!是的,凡是涉及中國官方新聞,尤其是領導人或是官員的言論,都是充滿了叫人似懂非懂且具催眠作用的用詞,所以中國官方新聞從來都是票房毒藥。

Anyway,我們還是為十九大進行了一次「輿情監控」(Public Sentiment Monitoring)(註一),看看香港網民在過去一段日子與十九大的新聞「互動」(engage)的狀態,當中反映出什麼政治訊息,為免大家中途走掉,我就先把結論公佈,才再以圖表詳細說明。

一如所料,這一次的「輿情監控報告」顯示香港網民不關心十九大的新聞,亦欠缺討論和轉發的興趣。儘管十九大是影響中國和香港的發展最大的事件,當中涉及極具政治爭議性的「全面管治權」內容,香港網民仍然是興趣缺缺,這有多種可能性:一、香港網民政治冷感;二、香港網民普遍對中國的官方事情不感興趣;三、香港網民排拒中國官方的訊息。

林村天安門1500萬餘款 撥建藝術中心 建制派:有政府錢唔用?

(獨媒特約報導)大埔民政處於10月18日收到林村許願廣場項目伙伴機構「大埔林村鄉發展教育委員」來信,表示放棄參與該項目。大埔區議會昨日(11月2日)討論餘款用途,民政處提出將1,500萬撥至另一社區重點項目,翻新大埔官立中學作藝術中心。建制派區議員支持方案,認為增撥款項是「實而不華」,相信市民期待已久,望能提供高水平的場地。民主派則不同意,認為項目迫切性不大,應從「林村天安門」事件中汲取教訓,開放公眾諮詢,減少社區反彈。

2013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向各區區議會撥款1億,推行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林村許願廣場計劃屬大埔區計劃之一,造價5,200萬,因造價高、外型像天安門而備受爭議。項目於上年度立法會財委會無法通過,如今主辦機構放棄申請,故區議會重新討論餘款去向及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方向。

民政專員:正好騰出資金

大埔民政事務專員呂少珠指出,藝術中心項目廣受大埔市民及校長期待,是區內的「亮點工程」,但奈何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資金有限,早前林村許願廣場的項目索價5,200萬,故只能「睇餸食飯」,有很多設備「好想做,但無錢做」,現時廣場項目終止,剛好騰出資金予藝術中心。民政處提議增撥1,500萬,用以興建大型宣傳畫報裝置,增設指示牌、茶水間、無障礙音效系統、地台翻新及藝術器具清洗設施等。

德語媒體——看波蘭模式的「三權合作」

「三權合作」,一個香港人最熟悉不過的政治術語,在歐洲的政治語境中出奇的也能夠發現其身影。

在過去的夏天,正正是「三權合作」把原本熾熱的波蘭鬧得更熱烘烘。事緣由民族保守黨把持的政府在七月的時候企圖在國會通過一項引起巨大爭議的司法改革議案,其内容是政府以改革司法系統爲由,企圖在本應獨立的司法系統和最高法院中安插政府或總統欽點的人選;解散原本的司法人員;更甚的是總統有權力欽點首席法官。這項動議在全波蘭引起極大回響,在全國在130個城市響應號召走上街頭示威,希望迫使政府收回議案。波蘭的知識界與法律界皆憂慮這是獨裁政府的回潮,破壞波蘭自共產集團中解放出來後所獲得的短暫自由。

從德國一個網上博格“Bento”一篇專題報道可以看到比較年輕一代的學生與知識分子如何看待這次政府的動議案。以下我節錄自其中一個受訪者的訪問内容。

衝出國際的威權主義

研究民主化的學人Larry Diamond、Marc F. Plattner和Christopher Walker在其編著《威權主義走向全球:對民主的挑戰》(Authoritarianism Goes Global: The Challenge to Democracy)一書指出,在蘇聯倒台後一度出現的全球民主化,在2000年中葉起出現轉變,開始有政權反擊民主浪潮,以嚴刑峻法和監控技術等措施限制公民、社運人士、民間組織和媒體的表達自由和獨立自主。而且,它們在本國擴張威權政治之餘,亦將其策略輸出海外,將威權政治延伸到國際層面。根據編者們在2014到2015年的研究顯示,威權主義衝出國際的原因之一,是由於各威權政府愈來愈懂得相互借鏡、合作以至行動,挑戰主張自由人權的國際秩序,在國際層面抑壓民主。當中,尤以中國、俄羅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5個老大」(Big Five)為諸威權國家的旗手。

「威權老大」的一套「軟實力」

記協對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動議要求新聞界離場深表遺憾

香港記者協會對於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今天在立法會會議上,動議要求新聞界及公眾人士離場,深表遺憾。

記協認為若有關議案獲通過,將嚴重損害公眾知情權,妨礙新聞傳媒監察政府及議員,立法會討論重要社會議題,應該公開進行。

本會了解朱凱廸議員表明不支持議案,提出動議只為爭取談判機會的手段, 然而本會強調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不應成為政治角力籌碼。

香港記者協會
2017年11月2日

一地兩檢議案未表決 會否提早「三步走」? 袁國強:看具體情況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在晚上近7時復會,民主派議員繼續保護民主許智峯和高叫「梁君彥,濫權可恥」。梁君彥要求民主派議員返回座位不果,在6時50分表示因秩序問題,會議沒法繼續,宣佈休會。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表示,雖然一地兩檢議案沒有約束力,但認為很有意義,因為是尊重立法會才交到立法會作討論。他斥責議會用了30小時都未能作投票,公眾應該已清楚看到哪些議員在拉布及濫用議事程序。

袁國強希望,在完成施政報告致謝動議後,回到立法會討論,在11月15日繼續處理該方案。被問到會否在11月15日前開展「三步走」,袁國強表示要看具體情況,透露政府目標是在年底完成第一及第二步,明年年初完成第三步,以配合高鐵在明年第三季通車。

立法會休會 未表決一地兩檢議案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休會超過1小時後,於下午6時50分復會。民主派議員仍然包圍民主黨許智峯的座位,阻止保安將許趕離會議廳,並高呼「濫權可恥」。主席梁君彥宣佈會議無法繼續,宣佈休會。原訂進行至晚上10時的會議提早完結,仍未就朱凱廸動議公眾及新聞界人士離場,以及高鐵一地兩檢議案表決。

民主派會議召集人莫乃光於會後批評,休會是主席梁君彥一手做成,民主派只是按照第88條作討論,但卻因為他的濫權,令會議未能繼續,梁君彥要負上責任。他不猜測梁君彥的動機,例如是否要將無法通過議案歸咎於民主派,因為早已講明會用盡所有辦法拉布,呼籲政府考慮撤回一地兩檢議案。

民主黨許智峯呼籲公眾理解民主派的議會策略,最終目標都是阻擋政府的一地兩檢議案及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他希望市民看到民主派的努力,繼續在內外一起努力。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199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