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圖片來自Flickr NCMcllory:署名﹣非商業授權

昨天是清明節,花了一整天整理今年二月以來,中國政府以茉莉花之名,逮捕、軟禁的維權份子名單。在整理時,一直很心酸,他們在被捕之前,心裡都在惦記著其他失蹤的友人,並呼籲其他人關注。。。

另外,翻查著每個人被捕、被失蹤的背景,可以看到這是一次有預謀的鎮壓,被捕者有不少在推上公開反對過茉莉花動員,也有很多是因為出席一般的聚會後被捕。而且,可以看到,這次鎮壓是全國性國保系統的演練,他們的手段和力度都出奇地一致。

IMG_5725
圖:發展商可以申請改用途,照辦煮碗偷取美孚新村第六期剩餘地積比建樓的油站。

美孚新邨居民反對地產商竊取屋苑的剩餘地積比率/可建樓面,在屋苑內的前石油氣庫建築至少二十層高的住宅大廈。地產商的專業人士兵團非常擅長鑽法律漏洞,他們見香港沒有規管地積比率轉移的法例,自九十年代尾已經利用剩餘地積比申請發展前石油氣庫;但市民卻要到十多年後,才透過學者(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姚松炎教授)和個別新聞工作者逐漸了解到情況。發展局從四月初開始察覺到有關剩餘地積比率的風險(這涉及屋宇署是否協助發展商偷取小業主利益),遂改變策略,之前以「尊重合約精神」為擋箭牌,如今則要將「前石油氣庫地皮」和美孚第八期劃清界線。

IMG_5742
今日是美孚居民採取直接行動,阻止第八期原石油氣庫動工的第二十一日。到了今日,社會終於對於美孚這宗地產霸權事件有點反應。逾千人在石油氣庫外集會,並一同訓街三分鐘抗議,並沿美孚新村遊行一週。「地產霸權,香港玩完」是居民喊出的口號,然而不論是主流媒體,或是到場支持的一眾政治人物,都不算能掌握為什麼這一宗是地產霸權的事件。說著說著,往往又回到「屏風樓」或「口罩樓」的怪論,又提出間接承認地產商有權發展的「以地換地」方案。

天星渡轮 Star Ferry
攝:Tiger Y,出處在

4月1日,紅磡線將會停止運作。港內線再損失兩員。近日報章亦不斷報導此事。甚至有團體跳海抗議渡輪線停航。筆者希望藉此除了呼籲香港市民在明天(3月31日)送別紅磡線,亦希望分析停航後的危機。

2011-03-23 17.32.55
從美孚新邨第八期一個單位俯瞰祥達的住宅地盤。市民一直以為此事只涉及屏風樓一類的「規劃問題」,實情此事涉及一宗涉及數億元利益的剩餘地積比率「偷竊案」。原來理應屬於第八期業主的「剩餘地積比率」,居然被發展商用來在自己眼前起屏風樓。

齊澤克09年出版的《first as tragedy, then as farce》裡寫到,資本主義發源於歐洲,一般的說法是與民主政制為孖生仔。然而,歴史發展總是是飄忽而吊詭的﹐到了二十世紀後期,新加坡和社會主義祖國的資本主義開始發力。鄧小平也說新加坡模式將是中國的典範云云之後,資本主義與民主政制的天生鏈結正式宣告無效。

這裡的歴史問題是,到底是歐洲式的經驗(即民主與資本主義共同發展),還是亞洲價值的資本主義(即威權主義加資本主義),才是今天對時代的回應?亞洲模式到底是歐洲模式的例外、異數、不良變種;還是歸根究底,亞洲模式其實克服了歐洲模式因為民主政制的(相對)無效率,換言之,是歐洲模式的合理演化?

當時讀著,只覺得這提法挺有視野,也很富思辯性。但除了作為一個論點,這說法對於看待具體社會政治問題,有沒甚麼意義?這才是更有挑戰性的問題。

公共房屋,不僅是記憶,對香港人來說,具有跨時代意義。這也是特區政府面對民意到了「臨界點」,必須大量興建公屋的最重要原因。

香港人在新自由主義浪潮之下,進入了一個金融和房地產炒賣的漩渦裏,也恰恰是這種追隨美國芝加哥學派學者Milton Frideman的治理模式,使香港政府能藉口「大市場,小政府」繼續管治。於是,我們看到,在地產霸權無孔不入之下,房地產價格被瘋狂炒作,市民窩居難求,公屋作為市民經濟支柱的角色被刻意淡化。要調整這種扭曲現象,唯有大量興建公屋一途。

興建公屋為什麼重要?它不僅能夠解決香港基層老百姓的居住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調整香港房地產價格的因素,甚至改變目前貧富懸殊的扭曲生態。根據去年的統計數據,香港約有三成人居住在公屋,一成多人住在由政府資助購買的居屋,其他市民則住在私人發展商興建的房子。本來,在私人住宅價格水平和市民薪水維持在一定比例,這種一半人住在公共房屋,另一半人住在私人市場樓宇的情況並不會太惡劣,但問題是,近年香港私人居住市場的樓價不斷飆升,在過去兩年,房價升幅達百分之五十。

在主流傳媒追尋的動作片,以及讓大家作為茶餘飯後的聊天資料花粹之外,在貧富懸殊的香港,我們做草民的,也需要學懂找誰算帳, 認清聲討對象。

(短片由影行者及自治八樓聯合報導)

細看第五屆工人文學獎的得獎名單,有篇題為〈我是個清潔阿嬸〉的得獎散文,作者李嘉慧,左看右看也是個女性名字。散文組評審許迪鏘稱,作品文字沒太多修飾,但內容頗令人動容。他以為真的是清潔阿嬸所寫,所以頒發特別嘉許獎以茲鼓勵,豈料上台領獎的卻是一名在學少女。「幾乎被她騙了。」他笑說。

已於本月13日,假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的第五屆工人文學獎頒獎禮算是非一般的頒獎禮。觀乎上台領獎的得獎者,大部份都是勞動階層,少部份自稱是學生。得獎感言各具特色,除了多謝大會、評審等指定動作外,與其他文學獎不同的是,從事工人組織工作的得獎者固然會發表倡議勞動者權益及尊嚴的感言,但即使是自稱學生或一般的勞動者,也會逕自講述自己由關懷基層、支持工人運動角度出發的創作動機。頒獎禮後的「工人文學,為誰而寫?」座談會,也讓各位文學獎的新知舊雨交流對工人文學的見解。

許迪鏘與少女得獎者間的誤會雖只是花絮一則,但這其實反映了一些不論評審、籌委還是參與者都反覆思考的問題——好的工人文學有何標準?是否工人才寫得出工人文學?工人文學獎作為一個鼓勵工人發聲、提升工人意識的途徑,與整體工人運動如何結合?

通俗的包容性與限制

IMG_5617
圖:兩位參與抗爭的老師,左為盧先生,他剛結束絕食,從中環跑來接受我們的訪問。晚上六點,他回家匆匆洗一個澡後便上課去。

美孚新村,無疑是本港最著名的「中產」屋苑,這裡代表的,就是香港人「獅子山下」努力向上社會流動得購樓房的「中產夢」。今日發生在美孚新村的事,不論時、地、人也是十分「合時」。新世界地產利用美孚新村第八期興建時未用盡的地積比率,加上八十年代政府製作分區大綱圖出錯,硬生生地在原本是石油氣庫、已經發展完成,三面被樓宇包圍的「空地」上,規劃出一楝高樓。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發展商是如何的貪婪:他們買下地盤相鄰的馬路,將馬路也列入發展地盤﹔他們在高等法院打贏屋宇署署長,將荔枝角公園的「緊急通道」也當作馬路,於是他們可以擴充發展規模﹔他們要用盡發展規模,到了今日仍然就兩份更高更大的建築圖則向屋宇署上訴。這不是「屏風樓」的問題,而是地產霸權如何利用各種小市民不會知道、不會了解的政治、法律及財政手段,妄顧城市規劃、環境影響,硬生生在一處1978年入伙的土地上,再建一座落成後可以賣兩萬塊一呎的豪宅。美孚居民被迫以直接行動,阻止工程展開。這是美孚居民與地產霸權的第一戰。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920
  •  2921
  •  2922
  •  2923
  • 2924
  •  2925
  •  2926
  •  2927
  •  292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