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作者:歐瑞麟(Dick),從小在梅窩成長的原居民,一直關注梅窩社區問題。曾協助為居民減低牛屎滋擾及推動長遠人牛共融的方案,正獲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 和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合作研究,利用牛屎製蚊香。他最近向區內居民收集意見,提倡用可持續發展的的概念興建牛棚,長遠打造一個人牛共融的和諧社區。
梅窩牛牛已走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關口。我們明白梅窩的發展是無可避免的,而本來在田野郊區悠然過活的牛隻,很難再在四處民居的叢林中安居。於是有人提出了搬牛上山的方案。出發點一定是好的。但這可能只是解決了短暫的滋擾,而沒有解決長遠的問題。歐瑞麟(Dick)透過自己收集關於牛的資料和觀察牛的行為,以及參考原居民觀察牛之經驗所得。對調遷牛群上山的方案作出了詳盡的分析:
1)難以控制其行走路線,山大地大,再難以追蹤牠們。如用GPS, 亦不會每隻牛都帶有,不是長遠計劃的方案。(在梅窩找牛也需要用單車找一段時間才找到,何況在山上)
2)由於再難以追蹤生活情況,也無法控制生育數目。牠們甚失去基本的福利。例如健康觀察及治療病疾。它們在生態上和梅窩文化歷史上都有很大的保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