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數據年代,個人資料猶如一塊拼圖,別人手握愈多你的資料,就愈能拼合出你的身份。個人資料有時也像一條門鑰,如落入不法之徒手中,便猶如可在你的家中自出自入,知曉你的祕密,換取利益。
早前著名第三者網站Ashley Madison的用戶個人資料被盜所觸發的連鎖危機,大規模的家庭糾紛或是預料中事,然而由於當中涉及全球不少達官貴人,有犯罪者看準時機隨即利用資料作詐騙,更有兩名用戶因此自殺。因此,活在這個世代,我們必須認清我們的「數碼財產」,並好好保護。要保障個人資料,免於受到他人不必要的騷擾(如促銷,揭秘),核心是要保障私隱;原因顯淺,個人資料收集愈少,洩漏風險自然愈少。
上週鍵盤戰線主辦的「邊個撐你?」記者會,發佈2015網上服務供應商(下稱ISP)的私隱及資料披露調查報告,讓本地的私隱議題再三升溫。報告對本港九間網絡服務供應商的私隱程度進行評級,當中最高評級的是「謎米香港」及「香港獨立媒體網」,而評級較低的則是「香港高登」、「親子王國」等。
個人資料收集愈少 洩漏風險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