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年代,個人資料猶如一塊拼圖,別人手握愈多你的資料,就愈能拼合出你的身份。個人資料有時也像一條門鑰,如落入不法之徒手中,便猶如可在你的家中自出自入,知曉你的祕密,換取利益。
早前著名第三者網站Ashley Madison的用戶個人資料被盜所觸發的連鎖危機,大規模的家庭糾紛或是預料中事,然而由於當中涉及全球不少達官貴人,有犯罪者看準時機隨即利用資料作詐騙,更有兩名用戶因此自殺。因此,活在這個世代,我們必須認清我們的「數碼財產」,並好好保護。要保障個人資料,免於受到他人不必要的騷擾(如促銷,揭秘),核心是要保障私隱;原因顯淺,個人資料收集愈少,洩漏風險自然愈少。
上週鍵盤戰線主辦的「邊個撐你?」記者會,發佈2015網上服務供應商(下稱ISP)的私隱及資料披露調查報告,讓本地的私隱議題再三升溫。報告對本港九間網絡服務供應商的私隱程度進行評級,當中最高評級的是「謎米香港」及「香港獨立媒體網」,而評級較低的則是「香港高登」、「親子王國」等。
個人資料收集愈少 洩漏風險愈少
許多媒體也把本報告的著眼點集中在court order(法院命令)上,即有沒有清晰的法律指引應付政府索取資料的要求。例如執法機關如用搜集證據的理由,並出示有效的搜查令(warrant)要求ISP提供用戶的個人資料,ISP便須把所需的資料交予執法機關。然而我們曾否知道,ISP把我們多少資料、甚麼資料交予執法機關?ISP又有否把我們的個人資料好好保護,保證不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賣作商業用途(如電話促銷)?
按照現行執法的律例,警方檢控,是按照用戶的登記資料及IP地址(網路位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即假如警察追蹤到網民的IP位置,然後再向ISP索取用戶資料,就可以追溯到那網民的身份。
因此環顧五項準則,第一項準則其實最為重要,即「要求最少個人資料作註冊」。 原因明顯,個人資料收集得愈少,自然洩漏的風險也愈少。這就是報告裡「親子王國」最為人逅病之處——須提供的個人資料非必要,也過多(婚姻狀況、生育計劃、孩子數目、家庭全年總收入)。
相對下,準則二、三、五(發表私隱政策聲明、提供私隱投訴渠道、發表資料開報告)則更多是ISP形象建立方面的工作,即表達其對用戶個人資料的保障承諾。作為用戶,我們必須謹記,所有ISP手上的資料,都是屬於我們的私隱。我們有權知道,我們的資料何去何從。
大數據年代:私隱是言論自由的根基
在大數據的年代,資訊流通自然是促進社會討論的根基。而保障網民個人私隱的重要性在於,能保障言論者的發言自由度,不會因害怕被秋後算賬,甚至政治監控而噤聲。
香港獨立媒體網由2004年創網至今,一向主張媒體自由,鼓勵網上言論空間的開放性與獨立性。香港獨立媒體網一向也不會保留及顯示用戶的IP地址,對作者的私隱是一種重要的保障。由於我們不保存IP Log,所以,當我們遇上法庭手令,要求交出特定使用者的IP address時,也無從提供,因此保護了使用者。我們只要求作者提供用戶名稱及電郵地址,便可開設帳戶,發佈文章。早前獨媒網站也發表了私隱聲明,用戶也可以透過電郵發表有關私隱的查詢。
開展媒體自由倡議工作:緊守網上言論空間
繼早年被號稱「網絡23條」的版權條例、近年警方愈加頻繁地使用「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使用電腦」作檢控,以至本年立法會對規管網上媒體的討論,網上言論空間有明顯收窄的危機。獨立媒體(香港)在2011年開展媒體自由的政策倡議工作,數年來一直在媒體自由相關的政策上發表聲明及策劃行動。如淫審條例、版權條例、檔案法、資訊自由法、斯諾登事件、香港電視發牌,至近年的被遺忘權及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獨媒也一直緊密跟進。
本年四月起,獨立媒體(香港)就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的修訂發表聲明,並召開記者會及出席立法會公聽會,要求保安局大幅修例保公眾私隱。
要維繫媒體及言論自由的空間,獨立媒體(香港)認為必須在媒體政策方面作出倡議,向社會大眾及執政者建議、形塑更合時宜的媒體政策及言論空間。
香港獨立媒體網,作為獨立媒體(香港)的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期望能繼續在本港日漸收窄的新聞及言論空間下,緊守那片自由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