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海洋公園多年來新聞稿,筆者綜合了5種園方引進動物的方法,包括有購入、物種交換計劃、送贈、拯救、人工繁殖。每種計劃背後有著鮮為人知的真相,這不單是商業買賣,還涉及動物生存權利及其生命價值。
購入
購入是其中一種主要的引入動物方式,園方派遣工作人員遠赴世界各地採購物種,例如在七十年代,園方遠赴日本太地町購買海豚。近十年公園為了提昇自己在國際上地位,大興土木,興建新主題館也務必成為全球之冠,例如在2002年在日本鹿兒島購入4條鎚頭鯊,打做成為「全東南亞第一間飼養稀有品種鯊魚之水族館」;在2006年,世界各地引進1000隻水母,當中包括10種稀有品種,也打做成為「全東南亞第一座獨立水母館」;還有在2010年,海洋奇觀水族館開幕,購入1000條珊瑚魚,運送期間死亡率已達70%。這次賣買會否成為「全東南亞最殘酷之水族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