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觀塘重建現場,來源:原人
(獨媒特約報導)觀塘重建收地收舗已經接近尾聲,整個舊區人去樓空,香港唯一一間賽鴿舍亦即將消失,在整次重建事件中,揭露了重建過程中對動物的不重視及其他種種問題,如雀鳥家禽分類辨認、市建局經理還引導店主非法經營、項目欠缺社區評估、漁護署對待動物的方針、有關愛協「捕捉 、絕育、注射、放回」方法 (TNVR)等等。
家禽還是寵物鳥,漁護沒有明確動物分類指引
圖一:觀塘重建現場,來源:原人
(獨媒特約報導)觀塘重建收地收舗已經接近尾聲,整個舊區人去樓空,香港唯一一間賽鴿舍亦即將消失,在整次重建事件中,揭露了重建過程中對動物的不重視及其他種種問題,如雀鳥家禽分類辨認、市建局經理還引導店主非法經營、項目欠缺社區評估、漁護署對待動物的方針、有關愛協「捕捉 、絕育、注射、放回」方法 (TNVR)等等。
家禽還是寵物鳥,漁護沒有明確動物分類指引
明光社是本地的另類建制派,被不少本地民主支持者稱為「道德塔利班」,原因是此社中人常站在其宗教原教旨主義的角度歧視和打壓同性戀者,不得人心。
明光社多年來,提出過不少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的觀點,但全部都被本地人權推動者徹底破斥,無一成立。然而,極惹人反感的,是他們不但沒仔細了解人們的破斥,反思其觀點的錯誤,而是不斷將其錯誤的觀點重複又重複,彷彿謊言說得多就成為真理似的。以下,我們以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的「周一嶽想告訴你的真相」一文(以下簡稱為「蔡文」,原載於2013年10月8日《明報》為例,展示他們這種思考「偽」術。
圖: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與商戶遊行至市建局抗議
(獨媒特約報導)市建局又走數!在中環卑利街/嘉咸街H18重建計劃,市建局曾承諾於第一期重建會興建一棟兩層高的新零售大樓,讓現有商戶優先競投舖位,然後才會開展第二期重建,這個安排直至今年6月政府向中西區區議會提供的文件時仍然白紙黑字可見。不過市建局卻突然於今年九月底,發律師信予受發展計劃影響的商鋪經營者,要求他們於今年12月31日前遷出,市建局則改稱從未作出如此承諾。獨媒記者訪問商戶,發現市建局設立了各種「魔鬼細節」,最終目的疑是迫走商戶,取消分兩期重建整個項目或將新零售大樓另作打算,以「提升」項目的整體商業利益。
受壓保育風潮 曾承諾分兩期重建
來自三間傳媒的記者週日下午,在印尼峇里採訪亞太經貿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會場向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就人質事件提問後,被大會工作人員以記者「高聲叫囂不合禮儀」及「令貴客難堪」為理由,先粗暴沒收記者及工作人員的採訪証,要求他們離場。記者分別來自香港電台、商業電台知now新聞台。事發後,now新聞台派在當地採訪,沒有涉及事件的另一隊採訪隊的智能咭亦告失效,不能再進入會場。星期一傳來最新消息是,now新聞台的一名記者和兩名攝影師出外工作後,被拒絕進入他們入住的酒店。當局安排他們到附近警崗等候一小時後才獲離開,但他們依然不能返回酒店,要另外安排住宿。當局派工作人員全程陪伴他們收拾行李。
圖:藝發局選舉民間論壇
今屆藝發局選舉以開明/改革派大勝告終,在十個民選的委員中贏得七個。三位爭取連任,被視為建制派的委員全數落敗,筆者且拋磚引玉,談談五點觀察。
1. 藝術3+1團隊選舉策略成功
屬開明/改革派的四位【藝術3+1】團隊當選人得票十分平均,全部均在1,200至1,400票左右,連在宣傳期後段與藝術3+1團隊共同宣傳的梁崇任得票也在這範圍,可見此團隊的宣傳策略,加上其候選人的形象接近,令團隊成功 Mark 實一群支持者連投五票,結果五人全部當選。
【藝術3+1】團隊由一開始便呼籲連票,以一個團隊姿態出現,給選民印象清楚,也令各候選人共同得益。假如藝發局選舉制度日後維持一人十票的話,連票的競選策略將會成為主流。
圖:事件簡圖由許生搭獲「包包」為始,其後牽涉狗主、愛協和漁護三方介入的過程(Photo Credit: Doris Wong)
(獨媒特約報導)愛護動物協會處理收留動物的機制,真的出大問題了嗎?8月底,八哥犬「包包」走失,被住在同一屋苑的許先生發現並通知愛護動物協會,8月31日,愛協會委派職員前來接收。但在許先生千叮萬囑愛協不要送往漁護署,「包包」應有主人的情況下,愛協仍然於翌日將「包包」送往漁護署上水動物管理中心,並在途中翳死。
愛協機制出現三大問題
事後,「包包」主人找上了公民黨動物權益關注組幫忙,經商議,決定公開事件。事件顯示愛協在處理收留動物的機制上,出了問題。「包包」主人林先生指出:「第一、當日發現『包包』的許先生已千叮萬囑愛協,切勿將牠轉送漁護署,愛協職員是答應的,結果卻反口;第二,據警方即場初步觀察所得,肇事的愛協車不但風扇損毀,導致車尾通風出現問題,運送中的『包包』更是缺水缺糧!」除了接收動物程序混亂,以及運載動物車輛的管理失效之外,愛協和漁護署之間的溝通,也讓人質疑。
(獨媒特約報導)昨天(10月4日)是國際大象步行日,香港護象行動、愛護動物協會聯同其他支持人士首次參與這個最大型的國際性遊行,在尖沙咀廣東道「象義行」,希望提升大眾對非法象牙貿易的意識,呼籲罷賣象牙產品,並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銷毀已充公的象牙儲備。獨媒早前曾向漁護署查詢象牙的數量、儲存地點及儲存方法,但署方並無正面回應,僅表示「漁護署一直遵守《公約》指引,主要把沒收的象牙捐贈予合適的機構作教育用途。其餘的象牙由漁護署妥善保管,存放地方已配備適當的保安措施,包括保安員和閉路電視監察系統。基於保安理由,本署不便透露進一步資料。」
遊行在中午12時由尖沙咀1881商場開始,眾支持者邊走邊高叫「不要象牙」的口號,並向市民派發傳單、書籤及貼紙;終點站中藝百貨公司更設介紹象牙資訊的巨型橫額,呼籲市民認清象牙貿易的殘酷及罷賣象牙產品。藝人郭秀雲,方力申及馬德鐘均有到場支持。身為海峰環保教育基金執行總監,郭秀雲表示中國人認為象牙工藝品有利風水,因此深受歡迎而有上升的需求,從而導致每年均有大批象牙非法經香港轉運到內地。她認為要改變現今局面必須從提供公眾意識入手,當更多人明瞭象牙貿易背後的不公及殘忍,他們自然會作出適當決定。
圖:香港悼念李旺陽萬人大遊行當日,陳可樂於實現會社所掛出來的橫額,來自實現會社面書
(獨媒特約報導)原位於上環的實現會社,最近遷到灣仔富德樓,就是獨媒辦公室所在之處,此處業主支持不少小型團體及藝文組織,如影意志、采風電影等。實現會社成立於2011年11月,是一個二手書店/藝術空間的合作計劃,經過差不多兩年的艱苦經營,終於不敵「社會現實」的重壓而需搬遷到租金相對較為便宜的灣仔富德樓。從上環到灣仔,實現會社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實現會社的英文名稱是 "The coming society",這個"society"其實是怎樣的?我們採訪了實現會社經理陳可樂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