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1)
去年反國教運動的經驗告訴我們,政府是害怕群眾的,只要堅持下去就有勝算。可是,政府這次一定比去年更有心理準備,所以沒有更強的民意力量脅逼,政府很難會讓步。話雖如此,今天政府已經釋出少許「善意」,例如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呼籲同事多交代原因或準則(行政會議既然是集體負責,為何他說起來卻似獨立行動﹖),初步反映這場運動的力量。
(2)
從社會運動模型看,這次社會運動可算是複製了去年反國民教育運動,但亂子似乎遠比去年多。其中一個今日最大的「亂子」是不少參加者不明白為什麼是有商討的環節,他們更加將這個做法與「佔中」扯上關係。我認為他們這種做法無疑受「佔中」的「商討式民主」( deliberation democracy ) 影響,但我相信他們這樣做是因為組織者只是一眾網民,沒有認受性,沒有條件與地位為運動訂定目標,而且他們同時感受到這次運動很容易失去焦點,所以採用了商討的方式來建立運動目標的合法性(legitimacy)。我在遊行隊伍裡聽主持人的發言不斷提到要參與者思考,亦不停強調是網民自發,一切是由參加者主導,因此我相信這是合法性的問題,而不是被「佔中」「騎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