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平時我哋除咗冬至食飯,都唔會點樣留意節氣。」作家葉曉文在隱居新界東北荔枝窩三年期間,打理著近萬呎的農田,對四季、廿四節氣的變化更加敏感。她說城市生活多姿多采,但在山中才能更了解大自然的循環,「種子會成長、開花、結果,人會生老病死。不論係了解人,或了解動植物,其實係要理解整個生命嘅過程。只睇最燦爛嘅狀況,未必反映到所有嘢。」三年的見聞覺知,讓她寫成了散文集《隱山:山居日月筆記》。
回想數年前,曉文仍是一名「文弱書生」,從沒想過會成為農夫,每天四點多起床,更練成一臂結實的「老鼠仔」。不過她從小親近自然,當小學同學在郊遊時燒雞翼,她便去了捉草蜢,中學時已養滿一屋的花和魚。約十年前,曉文開始經常上山考察,書寫及繪畫自然生態。
但行山始終不同住在深山,務農辛勞得多,烈日下經常熱到病,但曉文收穫的不只是農作物,更有絕大部分城市人不曾見過的風景——路上偶遇食蟹朦和赤麂,更見過意外跌落樹的褐林鶚BB。每次見到不同動物光顧自己的農田,從飛鳥到蛇蟲鼠蟻,她都一概形容「好得意啊!」多元物種的出現,有如為她的農田貼上一個「生態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