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地區政治系列】居民的事,如何叫居民做?——姚松炎的社區自救計劃

【地區政治系列】居民的事,如何叫居民做?——姚松炎的社區自救計劃

攝:Manson Wong

(獨媒特約報導)中文大學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可說是近年本地學術界的奇葩。測量師出身,一直從事房地產研究,但當同行們一味附和政府搞大規模徵地開發,他卻以數據力陳香港房屋供應「不患寡而患不均」,關心基層蝸居劏房困境的同時,又極力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佔領運動期間,他頻頻「落區」開課,教育「村民」〈認清香港住房問題真相〉。佔領之後,姚教授竟又亮出了他另一重身份──港島南區置富花園居民協會副主席。原來過去四年,他一直在屋苑裏推動節能減廢計劃,更在過程中發展出一套投身社區政治的民主原則。

1

「我過去一直信奉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但近年愈來愈發現啱唔晒,但又唔會錯晒。」姚教授的反省源自對全球暖化和污染的憂慮。「究竟有冇一套方法,既不會令經濟出現像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後的衰退,但另一方面地球又吃得消?」

從新自由主義信徒到實踐社區自救

從事學術理論探索的同時,他也深深感受到在國際層次,政府之間難以克服既得利益集團,另一方面單單在個人層面做又沒有用。「但當這兩方都沒有成效時,剩下來的單位就是社區。為何不能民間自發做呢?雨傘運動後,市民對社區自救的想法已有更深的體驗。」於是,幾年前,他就在居住的南區置富花園開始,參選居民協會,走入社區體制,落手落腳推動節能減廢計劃。

10298151_722899764411851_3183112221624893766_o
圖:Chi Fu Fa Yuen Fans 置富花園之友

香港政黨的社區主任操作,往往是先被派往選區,然後向選民提供相類似的免費服務,以贏得選民的好感(做到野)及選票。姚教授選擇在社區做什麼時,依從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原則:「很多服務原本是有收費的,例如填稅單和補習,免費去做就是打爛人飯碗。所以,我們要選擇沒有市場現有價值、市場也沒有提供者,然而卻有社會需要和對世界有價值的工作。」

在屋苑推動節能減廢計劃對世界有什麼價值?姚教授指出,目前的經濟模式是透過鼓勵浪費來促進經濟發展,人類在城市化過程中不斷消耗資源同時製造大量垃圾。這種經濟模式必須停下來:「停有好多種情況,最簡單可以是災難式,例如出現大洪水被逼停止消耗資源的行為。」可是由於目前有大量勞工依靠城市化「豐衣足食」,若驟然停下會引起經濟衰退。

四十個節能減廢項目 屋苑省電一百萬元

姚教授在二○一三年發表了一篇題為"A Novel Planning Model for Approaching a Zero-Food and Zero-Waste Community"的論文,提出要達致全球永續發展,我們需要在五個層次(個人、建築物、社區、城市和國家/國際)推動「五零」(零耗能、零排廢、零耗食、零耗水和零耗料)策略。這套以在地化回應全球化危機的思考進路,近年在香港已愈來愈多人認同,本地農產品也愈來愈受歡迎。不過像姚教授那樣諗清諗楚後選擇在一個萬多人的屋苑裏推動,然而推動得極之成功,可說絕無僅有。

2

置富花園的節能減廢計劃是按着「四零」(還差零耗料)的方針設計,從四年前開始至今,累計項目已接近四十個。比較突出的成就包括減少四成耗電量,節省一百萬元電費;屋苑所有清潔劑改由家居鮮廚餘製成的酵素取代,每年三萬公升,同時間令固體廢物減少一成半;屋苑的「共享閣」每年讓超過九百本書和百多件家居用品重獲新生;屋苑回收種類多達廿四種,遠超政府標準。管理公司去年更得到香港環境卓越大獎優異獎。

3

姚教授對社區組織者的定位也很清楚:建立平台,讓居民自己動手去做。建立平台的過程當然也要「過五關斬六將」,逐步讓自己的理念在體制裏得到認同,包括居民、居民協會其他成員和管理公司。「要令人真正信服,就要有實證的數據和指標。我利用自己的研究背景,將各項工作的效益量化,才能逐步說服持份者。」有目標、有監察、有成績,就是置富項目和其他屋苑環保項目的主要分別。

除了實牙實齒的節能減廢數據,計劃還將社區中人重新連結在一起。屋苑裏的社區農圃和發電健身單車,為長者帶來貢獻社區(減廢和發電)的機會,特別受歡迎。屋苑舉辦親子植樹日,每棵樹苗都寫上小朋友的名字,居民對屋苑的公共空間就更有認同感。

4
圖:置富花園的發電健身單車,讓居民感受到電力來之不易

參選區議會應先有500區民基礎

當政府和市場雙雙失效,第一步可以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社區自己救」精神,將一個個孤立無助的人重新連結起來,重建民主陣地。姚教授在今年七一遊行,就與一班志同道合的「傘兵」發起《社區公民約章》,希望推動一場從下而上的社會變革。他自己對於區議會選舉的想法,也貫徹從下而上的精神:每個區議會參選人,都應該先得到不少於五百名選民的支持(大約佔選民人數5%,目前只需要十人提名),以確立足夠闊的民眾參與基礎。候選人的政綱應該由區民公開審議制定,區議會的預算和社區規劃皆有區民的參與,區民亦有權啟動機制,罷免不稱職的區議員。

當姚教授在六月底一次座談會上首次提出這些理念時,很多聽眾都覺得他陳義過高,現實的區議會選舉不是這樣操作的。不過,就像置富計劃從理想化為現實,再總結成可以廣傳的經驗,姚教授未來幾個月的民主實驗,也許真的會成為香港選舉文化範式轉移的開始。

20150611_145239
圖:姚教授近年關注強制徵地問題,早前到訪台灣苗粟縣大埔的徵地現場了解

附件:
四零方案
區選應做什麼?

記者:鄭樂煒
編輯:朱凱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