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獨媒上兩篇城規會系列報導,分別回顧了利東街及政府山兩個規劃運動,組織者的取態迴異,究竟應唔應該與城規會玩遊戲?大浪西灣事件掀起的郊野公園規劃爭議,到去年開始的保衛郊野公園運動,或可再給大家一個參考。獨媒專訪了保衛郊野公園及創建香港項目主任陳嘉琳,回顧運動經驗。
富商在大浪西灣興建私人豪宅,揭示了郊野公園周邊地區的危機,政府陸續就這些稱為「不包括土地」的地方納入規管。城規會在2013年底曾將海下、白腊和鎖羅盤三幅「不包括土地」納入分區計畫大綱圖,預留了大量土地作俗稱「丁地」的「鄉村式用地」。環保團體及關注者組成「保衛郊野公園」聯盟,就大綱圖向城規會提出意見,同時動員市民聯署,反對村屋如癌細胞般在郊野公園範圍擴散。作為運動組織者之一的陳嘉琳(Debby),回顧環保團體與城規會交手的經驗。她認為城規會是很重要的戰場,有改變政府規劃的可能。
一如新界東北大綱圖,因為是由政府提出,因此每一位提意意見者也可以到城規會作申述。Debby表示該次申述對雙方而言也是愉快的經驗,「那日大家都係開心嘅。我覺得委員與平時不一樣,專心聽我們申述,提出問題,不覺得浪費時間,我們也表達了我們的意見。」城規會亦重視環保及規劃團體就「不包括土地」的申述,「我們與其他環保組織商量好,不要各自去做公眾申述,而是合併成為一日的簡報,我們各自報告不同的重點。」整天的會議,城規會的委員能夠聆聽各環保團體完整的報告。「所以也不是完全不可改變,我們都是很認真地去玩城規會這個遊戲」。規劃署最終版本的大綱圖,雖然並不是直接吸納環保團體的意見,但也減少了容許興建丁屋的土地範圍。
城規會只想聽專業意見
即使城規會的公眾申述有機會能改變政府規劃,但Debby認為要參與城規會的遊戲,成本確實太高,一般市民根本難以參與。「城規會委員其實想聽專業的意見,(他們)說是鼓勵公眾參與,但其實一點都唔平民化。」Debby認為城規會委員希望聽到專業和獨特的觀點,「有一位港大教授出席郊野公園的公眾申述會,那些委員便很用心聽,覺得發言者是大學教授,是專業的。」即使是環保團體出席會議談保育、生態發展,也需要以數據分析,「如果我們跟委員說,我住了在那邊幾十年,日日去附近行山。那些委員會覺得這只不過是你個人的事,你唔去這裡行山咪去另一個地方行。」Debby形容,城規會委員一般認為市民的生活經驗,只是他們的個人情感,很多時候委員們根本不曾到過大綱圖上的地方,委員們對著冷冰冰的規劃圖,無法理解和處理市民活生生的生活情感與憤怒。「何況很多委員本身是都在顧問公司工作,不是工程師就是建築師,平日工作常常都會面對砍樹、拆屋,早已麻目。好似我們講保育,要講得很宏大,要用很多數據去分析、說明失去了這個地方,會對香港的生態有幾大影響,條河是這些魚唯一的棲息地等等。」
城規會的制度本身亦有甚多為人批評的地方,例如城規會委員本身都有正職,每個星期開會一天,要處理數個甚至更多項目,根本不可能有時間逐一了解。「我們去俾意見,背後是需要對那個地方有長時間的關注和研究。比如要在幾年前曾進行生態研究,幾年後再去跟進,才有數據支持到底那處的生態是否變差,一般市民根本沒有可能做到這樣的投入程度。」城規會的公眾申述會議,一定安排在平日辦公時間進行,上班上學的市民根難以參與。「雖然有授權他人出席的制度,但到底可以授權比邊個?你要番工,你朋友平日一樣要番工。我們曾經向城規會反映會議應該要在星期六日進行,得來的回覆卻是委員星期六日要放假。」
隨著我城對規劃的關注度增加,以及項目愈來愈具爭議性,城規會收到的意見隨時以萬計,城規會也開始收緊程序。「城規會以前是會打電話來問你需要幾多時間申述,現在委員覺得市民講來講去都是同一個論點,浪費時間,於是現在是直接寄信通知你有10分鐘時間申述。」
Debby也提到,城規會的程序往往已經到最後,民間必須提早介入。「城規會的大綱圖都是規劃署制定,所以我們很多時會在城規程序開始前便向署方反映意見,上到城規會能改變的機會就會難很多。」規劃署製圖階段,並沒有法定的公眾諮詢的程序,必須自行爭取,「他們不會主動找我們,我們要十分留意他們的計劃才會知道他們在準備改劃哪個地方的大綱圖,例如留意區議會會議,政府一般在向城規會提交大綱圖前,都會先提交予區議會。」「他們也不一定會見我們,只是睇下個官親不親民。」
最終都係睇政府
最終能否改變政府的規劃,其實也是「政治」,視乎政府有多大決心去發展。「好像郊野公園這些地方,政府根本就唔想理,所以就由得我們環保團體和村民打生打死,哪邊惡D就會成功。政府官員的意識形態都是覺得土地是要發展,但發展得來要平衡,所以就劃一些最有生態價值的地方用來保育,就叫做『平衡』。」如果政府很大決心要發展的話,便難以透過城規程序作出改變「城規會從來沒有否決規劃署自己推出的大綱圖。」Debby談到中環海濱軍事碼頭,「我們一樣有律師團隊,在申述會議上反映規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官員好似人肉錄音機,完全都不能回答我們的問題。但即使是幾唔不合理,委員同樣是一致通過。其實城規會只不過好似為政府完成了所謂公眾諮詢的程序,但整個規劃並不是由下而上,而是由政府主導。」
受訪者在獨媒的文章
【城規會系列】
〈利東街變囍匯 政治高於規劃〉
〈羅雅寧:用盡每一個程序去爭取〉
編輯: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