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年每談香港的水污染問題,政府和民間團體都轉向一種廣東珠三角污染的講法,藍天行動如是,水質污染也要追溯廣東一帶,食菜又要追尋廣東菜源。可是,問題的根本是什麼?廣東的污染問題是一夕間爆發出來,廣東是否前世欠了香港人?以下推介之博客,乃老廣州一名,看看佢點睇?
*經作者同家全文轉載自《Compassion is Revolution》
昨天明報搞了個獨立調查, 找來公開大學的教授沿著東江幾個城市作環境調查, 得出 ‘港人水源污染、食物鍊被毒害’ 云云的結論。
看著這篇報導, 有點想吐的感覺。想吐倒不是因為污染嚴重, 而是因為報導的角度太過重覆, 悶得要吐。媒體在 ‘車’ 珠三角的環境故仔時, 一定是說港人的生活必需品 (空氣、水、食物) 如何受威脅, 廣東政府執法多麼無力, 港府如何鞭長莫及, 港人於是繼續愁城坐困。
我並沒有做出系統的資料搜集, 但我想, 如果城市是大自然的腫瘤的話, 那香港一定是頗難治的了。這個城市沒有天然資源卻擠了七百萬人, 過著高消費生活方式, 年復一年的消耗大量的深海魚。 為甚麼它還可以面不紅耳不熱的把環境問題完全推到廣東省上, 把自己描繪成環境污染的受害者? 如果香港人真的認為珠三角洲以至廣東省是污染問題之源, 那港商佔珠三角洲有五成以上的投資這筆數應怎樣算?
八十年代開始香港利用廣東省開放改革的 ‘契機’, 把低技術高污染的工業移到珠三角, 自己則自以為是的過著紫醉金迷的生活。廠商北移, 自是為了削減成本, 包括工人工資、以至環境成本。香港人把自己的一套發展模式套在珠三角上, 帶來十多年的風光日子, 也帶來今天的問題。
更令人痛心的是, 當記者年復一年的在討論香港的環境如何被珠三角所威脅且不提港人自身造的孽的同時, 我們好像真的以為這些環境問題只發生在香港人身上。難道, 香港空氣污染的日子, 在為港廠日夜加班的東莞民工會吸到新鮮的空氣? 難道, 東江供港之淡水受污染後, 沿江的農民又會有乾淨的一口食水? 難道, 輸港的蔬菜含非法農藥, 在廣州買到的蔬菜就全部安全?
當香港人樂於助養非洲的兒童的同時, 為甚麼對一河之隔的不公卻如斯冷漠?
----------------------------
想來, 綠色和平即使不是這種粵港污染story line 的始作俑者, 也肯定是把它發揚光大的佼佼者。當年由於老祖宗對大陸情況熟悉, 抽出了供港食水嚴重污染的問題, 引起了全城的關注, 為綠色和平立下汗馬功勞, 被視為綠色和平在港站穩陣腳的重要一步。
歷史總是充瞞諷刺,綠色和平來港成立辦事處就是要介入中國內地的環境議題, 但綠豆的初步成功, 竟也是建立在香港人對中國大陸的焦慮上──剛回歸的香港, 視中國大陸為問題的來源。 以杜琪峯為首的銀河影像在當其時便拍下了大量類似題的電影題材, 為香港寫下一個個政治隱喻, 綠豆的 ‘先輩’ 亦共奏此曲。
從項目策略來說, 當時香港團體或媒體沒有能力推動地方政府改善時, 通過打特區政府向中央告狀, 是無可厚非的途徑。但正所謂今時唔同往日, 香港變成中央的負擔, 廣東的腰也硬了起來。繼續走老路, 除了讓香港人又再有彈藥鬧大陸政府外, 我有點懷疑功效有多大。
在東江之後, 綠色和平開始涉足空氣污染的問題。與東江水的處理手法不同, 綠豆把矛頭指向香港電廠。策略上有其自身考慮, 但明顯迴避了市民的關注及很大部份的問題。及後農藥項目, 則有點回到 ‘東江水’ 的技倆, 無怪乎內地同事在看到無線新聞把毒菜問題描述成 ‘香港vs 廣東’ 的問題時, 毫不猶疑的向主播舉起中指。當年的東江水項目, 為綠色和平開了一遍天, 卻也為香港留下了一個有問題的 paradigm。04年綠豆曾介入GP電池, 嘗試揭示港廠污染內地環境的情況, 但未竟全功; 05年做電子垃圾, 不斷強調香港入為轉口港對內地污染的嚴重影響, 最後也是煲大粉嶺農地受污染才得到媒體關注。
我有一種感覺, 綠色和平應該執番呢舊屎, 而綠豆也是暫時較有條件執呢舊屎的團體。我不知新的範式會是如何, 也不知道如何可以說服公眾、媒體換副眼鏡睇問題。有一天若綠色和平及香港媒體在討論空氣污染時, 也會關心珠海的酸雨; 在抽查東江水時, 也會關注北江居民是否有潔淨的食水; 在談毒菜時, 也會想想汕頭的菜市場.......那會很好; 有一天若環團在量巴士冷氣是否太冷時, 也討論一下城市的生活方式; 在反對焚化爐時, 也反問自己垃圾從哪來; 就全球環境問題噴口水的同時, 也關注本土社區的爭扎........ 那也會很好。
如果是沒法改, 那好, bye 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