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Solid Work.

周圍有很多關於工作-學習的討論,衆説紛紜。環境覺得是傾向于急功近利和立竿見影見效果的。心情變得有些亂、浮躁。覺得在現階段還是靜心,扎實地把内功練好為第一要務。這個決定了你將來能走多高多遠,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尤其在學術這個領域,更需要厚積。這個在我上次去attend conference就很有體會了。你起碼得把自己的内功提升到一定的層次。起碼你得知道post-keynesian, blah blah 這一堆流派,知到它們的異同;起碼你得看過一次<The wealth of nations> 跟<資本論>吧,再起碼你得知道一些基本的理論跟model吧。什麽都別談,先老老實實好好把自己武裝起來吧,這是任何人都幫不了你的,只有自己乖乖的埋頭多讀書。有萬里長征的感覺。我只是在尋找自己心靈的滿足、快樂與所謂的成就感,正所謂安心立命之所,只是不要有太自私的感覺才好。很喜歡那種廣博、厚實的感覺。有些東西將來總會踫到;而有些東西錯過了可是再追不回來的。你有了厚實的基礎,就是你的實力,能力,有這個做保障,壓底,什麽都好説。“厚積薄發”這個詞是不是快被用濫了。 呵呵,扯扯又快到人生的命題上來了。記得剛到埠,跟一位教授談to be successful, 被他反問一句:“what is successful?”我胡亂搪塞了一堆,現在想來該被好好不以爲然了一番。那時候心中有強烈的願望,一個模模糊糊的遠景,一個眩目的希望,是從小一以貫之接觸的價值。中二對此批判思維了好久,得到的是完全的self-destruction。最後結論是:這種東西是不需要反思,不需要批判思維的。可是在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這個卻變得不可迴避。周圍有太多眩目的誘惑,堅持自己顯得這麽的重要。伯牙、叔齊的精神失落了好久。好多的人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迷失,再寫self-introduction的時候,該填上:"In the search of me, myself."引用陳之藩先生《旅美小簡》裏介紹胡适之先生的話:“讓孔丘、朱熹牽著鼻子走,固算不得高明;讓馬克思、列寧、史大林牽著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漢,我不想牽著誰的鼻子走,我是告訴年輕朋友一點防身本領,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那是XXX思想最風行的時候,我們知道睿智如歐本海默,也是在這個時期對人生感覺最困惑,與XXX有所接近的。那時候的知識分子,很少人不對XXX給予同情。而胡先生沒有妥協,沒有中立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