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李家超政府積極推銷的擺脫跨代貧窮大計「共創明Teen」,去年10月推出已近半年,有團體今公布調查,發現大部分受訪家庭沒有參與計劃,即使參與的學生,有近三成人過去3個月不曾與「友師」接觸,六成家長更形容與「友師」關係一般或疏離。有喜歡音樂的女生,卻被分配從事市場策劃的「友師」,對方初次見面就預告工作忙碌,無暇出席活動,即使有事找對方商量也不獲回覆。
「共創明Teen」計劃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帶領,聲稱協助弱勢社群初中學生擺脫跨代貧窮。計劃推出「友師計劃」,名額2,000人,政府稱以1對1配對「友師」。陳國基曾在多個場合稱,計劃令基層青年「看到未來,積極力爭上游改善生活條件」。
不足一成家庭參加「共創明TEEN」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就「共創明Teen」及「兒童發展基金」兩項扶貧計劃進行問卷調查,在1月至2月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333個基層家庭。只有80名受訪者表示曾參與其中一項計劃,表明參加了「共創明Teen」計劃的只有26人,即不足一成受訪者。
調查又顯示近三成人,在過去3個月都沒有與計劃導師接觸,六成家長認為兒童與「友師」關係一般或更差。關學聯指出,「共創明Teen」中所有導師由當局招募,以商界及精英為主,包括上市公司董事、公司中高層,部分人經常中港兩邊走,工作忙碌,亦未必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
有七成半家庭沒有參與「共創明Teen」或「兒童發展基金」計劃,主要原因為家庭並不知悉相關計劃。
音樂課程要抽籤 兩度落空令女兒失望
基層家長黃太就讀中二的女兒參與了「共創明Teen」計劃,她表示計劃舉辦很多科技相關的參觀活動,但女兒對這方面「冇乜興趣」,反而喜歡音樂,但計劃提供的音樂相關課程只有兩個,而且名額只有200個,因此兩次都抽不到籤,女兒感到失望。受報名時填選的興趣所限,女兒不能改報其他課程。
黃太又指,女兒獲配對的「友師」工作是市場策劃,初次與導師接觸是9月計劃簡介會的時候,導師當時已預告聖誕節檔期忙碌,就算有活動建議「友師」一同出席,但對方「好多時都唔得閒」,她至今只見過「友師」兩次,形容關係「唔係太熟」。她指出「友師」多來自商界,與女兒的興趣不符。計劃有5,000資助,女兒欲與「友師」商量應否報讀音樂課程,惟對方因忙碌一直無回覆。
綑綁每月儲200元 基層無錢補習
「兒童發展基金」計劃與「共創明『Teen』」計劃都有師友配對等相似元素。中一學生阿琳透過錄音反映意見,她居於劏房,第一年參與「兒童發展基金」計劃,她反映自己由中文小學升至英文中學,追趕英語進度有困難,她希望參與英文補習班,但因為每個月需要儲起200元,家庭無法再負擔補習費,因此需要等兩年後儲蓄計劃完成後再作打算。她直言無奈,「當我每次儲200元,都會諗個計劃幾時快啲完,我幾時先可以補習?」
而另一名家長廖太居於公屋,兩個女兒分別13及16歲,由去年9月開始參與「兒童發展基金」計劃,該計劃鼓勵學員每個月儲起200元,直至第三年就會獲得一比一配對捐款。廖太反映兩個女兒就讀中學,飯錢不像小學有資助,加上疫情下,薪酬追不上通脹,她每個月需要額外為兩名女兒存起共400元,感到吃力。而計劃第三年需要在時限之內花光,而且如何運用該筆金錢需要先諮詢意見,她覺得令女兒失去自主性。
關學聯成員周美芝指出,政府願意投入資源是好事,但需要關注成效,例如「友師」與學童缺乏溝通,應反思資源是否投放在其他地方。她亦認為而參加理財課程對學童毫無吸引力,家庭之所以參加只是因為計劃有金錢資助,流於金錢誘因。
倡設「兒童發展戶口」
「共創明Teen」及「兒童發展基金」兩項扶貧計劃分別為期一年及三年,關學聯認為未能改善跨代貧窮,提倡政府為每位香港兒童設立「兒童發展戶口」,由家長、政府、商界三方供款,為兒童長遠儲蓄,方能改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