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韻琪
十六年,在歷史長河中不算什麼,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個人來說,十六年的經歷,已成生命的烙印。生命匆匆,似水年華。
曾經歷、目睹、見證、感受過八九年六月四日凌晨,火光熊熊的一刻,你能說內心沒有說不出的痛嗎?這陣痛、這道烙印、這片回憶,或許會隨時間而減輕、褪色,但你能說它不曾出現發生過嗎?
有人說:天安門廣場六月四日凌晨清場的時候,沒有坦克車輾死人;
有人說:如果不是有人反抗,當年的政府不會射殺手無寸鐵的學生和百姓,才「少不免」有人傷亡;
有人說:是否「平反六.四」並不重要,很多內地運動也沒得到平反,不用計較執著;
有人說:利用「平反六.四」來反對共產黨,是搞政治鬥爭,結束一黨專政後,誰來代替共產黨?
有人說:整天「翻舊帳」,令社會不安,在搞破壞;
有人說:沒有當年六月四日的鎮壓,就沒有今時的繁榮,也沒有今天的中國;
有人說:「還政於民」等於搞獨立,對香港和中國都沒好處;
有人說:「六.四」是大家的刺,現在應該面對未來,努力工作,才對得起當時的人。
因此,有人說:歷史自有公論,「六.四」多提也沒意思,也不要說平反了。
對,歷史能證明誰是誰非,但為何要留待下一代人去承擔今一代人的責任呢?若是讓歷史來證明,那為何要千方百計,洗去這一代人的記憶,硬說歪理,改變歷史呢?當一代人的集體歷史被有權者掃在地毯底,假以時日,那些當權者能在下一代人的歷史中抬得起頭嗎?
或許,一些能預知未來的人,現在沾沾自喜地,以今天的「成就」,說當年的「正確」,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臉具,藏起其真嘴臉;
或許,一些眼放四方,懂得抓緊「眼前機遇」的人,以「未來是美好的」,說再提過往的陳年舊事是費時失時,那就把「當年」的記憶,拋諸腦後;
或許,只有一些對「過去」放不下的人,以當年的不是和不幸為戒,才更勇敢的站起來,創造更好的未來。
「15年前那些死去的為了今天活著的死了;如今,這些倖存者就為了那些死去的而活。」你認為自己是屬於那種「倖存者」呢?
「我,站在這裡 / 代替另一個被殺害的人 / 沒有別的選擇 / 在我倒下的地方 /將會有另一個人站起來 / 我的肩上是風 / 風上是閃爍的星群」。你願意承擔著這
個選擇嗎?
人要向前,不等於就要把過去的忘掉。若是相信歷史,更應擁有面對歷史的胸襟和意志。不能對歷史坦然誠實的人,亦不能跨過自己的弱點和缺失,是不堪一擊,自欺欺人;不能承擔過去的錯誤,也難避免未來更大的災難和悲劇不會降臨,只是苟且偷安,及時行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