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日明報有一篇題為〈皇后碼頭公眾諮詢火藥味濃 副規劃署長:有專家將事件政治化〉的報道。「政治化」這三個字出於規劃署高官之口,實在可圈可點。讓我圍繞着這三個字,報道五月十二日舉行的「中環新海濱城市設計研究」公眾參與論壇的「盛況」。
如果你是從報紙看到廣告報名參加的市民,進到論壇﹝其實是工作坊﹞會場內肯定會嚇一跳。因為你可能沒想過,在工作坊與你同組的會是新鴻基地產的代表、地鐵公司的代表、何鍾泰為首的工程界社促會成員、一大堆突然變身普通市民的公務員、一些大學教授、還有一班兇神惡煞的保衛皇后碼頭人士。這班人有些是協助規劃署完成其政治目的──製造沒有麻煩的「民意」;有些是為了在新的空間政治裏維護自己公司的利益;有些則有備而來挑戰規劃署的遊戲規則,試圖從新爆開整個中環填海區規劃的討論。以上全部都是政治。
●最政治化的政府罵人政治化
最政治化的當然是設定遊戲規則的政府。這次的城市設計研究諮詢,在零五年城規會推翻保港會等團體的修改中區﹝擴展部分﹞分區計劃大綱圖的申請後﹝城規會於零二年通過﹞,要求規劃署再諮詢公眾。但大家要留意,這次諮詢範圍有嚴格的限制,大家是要按城規會二零零二年通過的分區計劃大綱圖為基礎﹝看圖請到這裏﹞,可供討論的只是每一項商業用地的設計指引。簡單來說,這個諮詢不是問你新填海地應該有多少土地被私有化、多少土地應作為公共空間﹝現在在國金二期至添馬艦的可建樓面面積為九百二十四萬平方呎,見保護海港協會文章及資料部分﹞;不是問你要不要起長四百米的摩地大廈;也不是要問你要不要放在填海區正中央的一百五十米長解放軍碼頭﹝按工程圖則畫出來的模擬圖,將在另文披露﹞。一切城規會決定了的規劃你都無從質疑。
那還諮詢什麼呢?兩件事。第一是虛無飄渺地問幾個大大大問題:城市設計目標、城市設計課題、可持續發展準則等﹝自己看問卷,詳細內容下面交代﹞,說了等於沒說﹝只讓人有表達了的良好感覺,不再挑戰已決定的分區計劃大綱圖﹞。第二是問你希望皇后碼頭重置到哪裏、被強拆的天星鐘樓又希望重建在哪裏﹝這明顯是為政府否定原地保留碼頭、以及問立法會撥款五千萬拆碼頭造勢﹞。當所有事情早已被政府和城規會決定,就如眼耳口鼻早就放好,市民可以參與討論的,就只剩下兩粒墨﹝皇后碼頭和天星鐘樓﹞放在什麼地方,還有噴一堆口水。
多年來努力保護海港的專業界見到政府以此種手段敷衍工作坊的參與者,又怎能再啞忍?「共創我們的海港區」召集人司馬文在政府介紹完後馬上站起來,批評政府為諮詢設置多重限制,不讓市民重新討論目前的分區計劃大綱圖是否合理。我接着也把米高峰搶過來,指出這次諮詢不單討論範圍狹窄,在僅餘的討論事項中也要欺騙和誤導市民。
我以問卷第一部分的C.點為例,那部分叫大家就幾個中環新填海區主要地點的設計提意見,但政府在「中環填海第三期的海濱長廊﹝休憩用地﹞」一項裏,並沒有提醒與會者那裏將會興建一個一百五十米乘二十米的解放軍碼頭,而碼頭將會有道路截斷海濱長廊通往解放軍總部。政府要市民就海濱長廊提供設計意見,卻不清楚披露解放軍碼頭的大小和設計﹝五月十四日明報已有披露﹞,那不是愚民還是什麼?
許多小組在開始討論後都發現,政府提出的問題有不少是不可解或自相矛盾的。譬如在設計目標的部分,政府問「創造具吸引力的海濱,提供優質的公共和私營建設,塑造宜人綠化的景致」的重要性。有參與者指出,那是綑綁式問題,迫市民支持私人發展,我身處的小組就選擇不答。另一條是問「提供有助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帶動經濟,配合交通、環境及基建配套,及保存本土特色和文化歷史脈絡」的重要性,我的小組﹝十四人﹞一致認為這是答了等於沒答的假大空問題,簡直是浪費時間。類似的問題還有「延伸城市中心的活力」的重要性,「確保公用設施及基建設計融入海濱環境」的重要性等等。睇到人嘔血。
比較有討論空間的是幾個主要地點的設計建議。在解放軍碼頭的事情被披露後,超過一半的小組在報告時都特別提到碼頭,並認為解放軍不應該延續英國殖民者的作風,將香港城市中心變成耀武揚威的軍事基地。這陣子經常曝光的前政府建築師李鉞﹝李先生是大會堂建築群的原建築師Gordon Brown的學生﹞也站出來,建議香港政府以換地方式,向中央政府贖回城市中心的軍事用地,還地於民。會場爆出一陣熱烈掌聲。
摩地大廈則是另一個必然的戰場,這個比金鐘太古廣場還要太的巨型商場,將會成為整個新填海區的心臟。辯論的焦點在於:我們希望這城市的心臟是一列永無盡頭的冷氣商場,還是由大會堂建築群延伸過來的﹝非私有化﹞公共空間?我的小組提出,在皇后像廣場對開不應有平台式的建築物﹝我也明白這是益了匯豐﹞,應該修一條林蔭大道,讓市民可以經過廣闊的公共地帶步出新海濱。在小組裏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填海區總樓面面積減不了,那麼就將所有可建面積堆到國金二期前面的地盤吧。橫豎一百層高的國金已經擋住了所有人的景觀,市民應該不介意前面再建一幢一百層高的巨廈。第一個反對此建議的人是新鴻基地產的代表,她批評建議illogical──我們此時才想起,新鴻基是國金二期的業主。
●原地保留皇后碼頭,參與者的最大共識
原來以為重置皇后碼頭和重建天星鐘樓的討論會是最激烈的,沒想到實情剛剛相反,多個小組都留意到政府試圖以引導性問題排除原址保留的可能,以及將歷史及建築群佈局的重要性矮化,試圖增加支持碼頭重置於新海濱的機會。八個小組中,七個都認同原址是保育皇后碼頭的出發點;一半以上的小組都在政府的A1A2B1B2以外,提出原地保留的選項,並得到一致支持。「原址」保留已被評為一級的皇后碼頭,是除了不要解放軍碼頭外,諮詢會上最清楚嘹亮的共識。
有小組以原地保留皇后碼頭為基礎,極速設計出以大會堂建築群為中心的新海濱。
在第二節討論開始前,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主席黎廣德爭取到兩分鐘發言時間。沒想到文質彬彬的他火力比誰都猛,抨擊規劃署的問卷過時,無視皇后碼頭已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必須盡力保留的需要。一矢中的。他認為與會者不應該再討論A1A2B1B2,而是應該以原址保留皇后碼頭為基礎,討論周邊的城市設計如何加以配合。正是此時,甚有范太風範的規劃署副署長黃婉霜突然大大聲說不要將事情「政治化」,要跟規矩討論云云。聽到如此「掩耳盜鈴」的話,與會者當然以噓聲回敬。
對於黃副署長的「政治化論」,大家一眼就看得出,那是政府的政治目標受到挑戰時用來掩人耳目的遁辭。我聽在心裏其實也挺高興,因為透過大家的努力,城市規劃的政治本相終於被揭露,中環第三期填海區規劃的戰爭要開始了。
五月十五日完稿
附錄:五月十二日諮詢會傳單
原址保留義理所在
不要四揀一假諮詢
各位參與討論會的市民:
今日討論會的其中一個議題是「如何重組」皇后碼頭,政府並已提供了四個方案供選擇。希望大家留意兩點。首先,這是個帶着前提的討論,那前提就是:皇后碼頭不應該「不遷不拆、原址保留」。
大家請想想,是否接受這項前提呢?
政府提供了什麼理據要我們接受這個前提呢?
皇后碼頭現在還好好的座落在原位,而幾乎所有建築師及歷史學者、甚至當年替政府工作的設計者都認同,皇后碼頭、愛丁堡廣場和大會堂是緊密相關的建築群。古物諮詢委員會在五月九日表決通過,將皇后碼頭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即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必須盡可能予以保存的建築物,社會上要求將碼頭列為法定古蹟、原址保留的聲音亦愈來愈清楚。
一個重要歷史建築應該如何保育呢?中央政府在二零零零年批准的《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第十八條列明「必須原址保護」,第二十四條列明「必須保護文物環境」,「與文物古蹟價值關聯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構成文物古蹟的環境,應當與文物古蹟統一進行保護。」
將準則套在皇后碼頭上落實,不就是不單要原址保留皇后碼頭,更應一併將大會堂建築群「統一進行保護」嗎?
尊重歷史、尊重建築群的脈絡、尊重香港人五十年來在這裏活出的公共空間,應該才是討論的前提。政府以消滅歷史、消滅累積了五十年的生活空間為討論的前提,不能接受。
第二點是延續着第一點的。
如果大家將焦點擺正,以尊重歷史的優良保育為前提,我們就能發現政府提供的問卷帶有很強的傾向性,試圖貶低歷史及建築群的重要性。
以問題A為例,政府提供了六個沒有優次的「備選概念」,「空間及歷史關係」只是六個「考慮」中的其中一個,而另外五個概念均潛藏着漠視歷史的因素。「形象獨特性」、「實用性」、「突出的視覺效果」、「通達性」、「規劃的靈活性」都可被演繹成反對原址保留的藉口。很明顯,政府是借此組問題,提高三個非原址重置方案的分數,為非原址重置方案造勢。
問題B亦出現同樣情況。在七條問題中,沒有一條是強調原址保存 / 或重置的重要性,只有「靠近大會堂」的選項。而第四條問「重建後的天星鐘樓與大會堂及重組後的皇后碼頭互相連繫」的重要性,所謂「互相連繫」亦語焉不詳。從宣傳圖所見,政府似乎以為隨意將「假天星鐘樓」、拆散重組後的皇后碼頭和大會堂在某個方位連成一直線,就算是「互相連繫」了。這種將眼耳口鼻大調亂的城市設計,實在令人吃驚。
基於以上兩點,本土行動呼籲參與者不要填寫政府的問卷,以免被利用來支持消滅歷史的重置方案。
本土行動
零七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