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3間蘋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今(7日)於高院(移師西九龍法院)踏入第130日審訊,黎智英第38日作供,控方繼續盤問黎,談及黎對國際線的認知。黎早前供稱未聽聞過「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簡稱 IPAC),惟控方展示訊息紀錄,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在2020年5月底告知黎 IPAC 將會成立,又傳送相關新聞稿和網站,並一度問黎能否保留頭版。黎其後傳送時任《蘋果》副社長陳沛敏的聯絡方法給裴倫德,著對方將照片傳送給陳沛敏。《蘋果》最終在6月5日刊登報導。控方質疑黎聲稱「不在乎」IPAC 的說法。法官李素蘭問,所以黎當時不知道 IPAC 是關於什麼,但是同意刊登它?黎同意。另外,控方反覆追問,黎在《國安法》之後仍然支持「光時」嗎?黎多次表明不會回答。控方最終指出,黎在《國安法》之後支持「光時」。黎否認。
黎供稱未曾聽聞「日本線」和李字軒
控方代表、副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繼續盤問,圍繞黎與同案被告陳梓華和被指為本案「共謀者」之一的「攬炒巴」劉祖廸之間的關係。
控方指,在2020年1月11日台北陽明山別墅會議之後,黎曾與陳梓華有對話。黎稱不記得。
陳梓華早前供稱,在會議翌日晚上,他與劉祖廸跟李宇軒進行線上會議,其後將會議內容告知黎。陳告訴黎:「Andy(李宇軒)同劉祖廸都同意喺國際線上面跟隨你嘅行動。」而李宇軒會「打國際線」,黎卻認為李宇軒和劉祖廸都應該要一同「打國際線」。至2020年1月底,陳再次聯絡黎,告知他:「『攬炒』(劉祖廸)唔想打議會線,但係喺國際線上面,就會全力開火。」陳另向黎提及「當時有條日本線,就係李宇軒打嘅」,惟當時很難接觸到「枱底人」,黎則叫陳等人聯絡其私人助手 Mark Simon,以協助美國線。陳引述黎提醒他們:「叫我哋唔好咁心急,因為係一個 long game (持久戰)。」
Laam Chau 🔥 pic.twitter.com/VLScT2548V
— Luke de Pulford (@lukedepulford) October 10, 2020
裴倫德 Luke de Pulford(左)、劉祖廸(右)
控方指向黎指出上述案情,黎一概否認,指陳梓華編造出來,又重申他從沒聽聞李字軒,直至在庭上才聽到。黎又稱未曾聽聞「日本線」。
控方質疑黎未有提醒陳梓華對《國安法》謹慎
2020年5月21日,黎智英向陳梓華傳送人大公布實施「港版國安法」的報導,並說:「仆街打到嚟喇!」陳回覆黎:「黎前輩:事情至今,已經難以逆轉形勢,我唯一擔心是你與 Martin 及你們家人的自身安全,萬事請以自身安全與事業存續為首要考慮。國安法主要針對境外內勇武人士,港獨份子及煽惑群眾人士。你務必謹慎。」
黎其後回覆陳:「我們不要擔心個人安危。一旦站出來爭取自由,便要準備作戰至最後一刻,我們雖然未必會勝利,但必須堅持下去。不用擔心。更好的日子即將來臨。」(“Let’s not worry about personal security. Once came out to join the fight for freedom one is prepared to fight to the last. We may not win but must persist. Don’t worry. Better days will come.”)
在盤問下,黎否認訊息意思是叫陳「堅持(persist)」,只是說安慰的說話,叫他不要擔心個人安危。惟控方指黎說「必須堅持下去」。黎則稱是泛指所有香港人,「準備作戰至最後一刻,我們雖然未必會勝利,但必須堅持下去。」控方問黎所以他叫陳「準備作戰至最後一刻」?黎同意。控方又問,黎也會「準備作戰至最後一刻」?黎亦同意,不過他否認籲陳繼續作戰。
控方質疑,黎在早前供稱一直提醒身邊的人謹慎,避免觸犯《國安法》,然而他未有在訊息中提醒陳對《國安法》謹慎。黎則稱當時的討論話題是安慰及鼓勵陳,不容他作出提醒。他同意未有作出提醒。
被問到「作戰」是什麼意思,黎指是「一直進行的那種反抗」。控方問即是「反政府運動」?黎同意。
陳梓華曾傳送攬炒團隊眾籌連結 控方質疑黎聲稱從沒聽聞「攬炒團隊」說法
2020年5月28日,陳梓華向黎智英傳送「連登」討論區連結,題為〈【突發】攬炒過後是晨曦!攬炒團隊《重光香港計劃》眾籌上線!〉。黎則稱未曾按進去連結查看,因為對此不感興趣。
控方指,黎早前供稱從沒聽聞「攬炒團隊」,可是從這個訊息表面看來,黎有看過「攬炒團隊」,因此黎的證供是不真實。黎否認不真實,只是當時未留意這是「攬炒團隊」。控方指出,黎其實是知道「攬炒團隊」。黎說:「你可以這樣說,但這不是真實的」,其後表示不同意。
控方指,眾籌網站提及:「2020年5月,國安法兵臨城下,但我地香港人已經準備好攬炒。天助自助者,琴晚國務卿 Pompeo 亦措辭強硬,直言香港自治已死,全面制裁即將降臨。」黎稱沒有留意到網站是關於推動進一步制裁。
控方再度展示2020年6月15日《蘋果》的「隔牆有耳」欄目,題為〈中共威脅全球民主自由 攬炒巴加入國際聯軍反抗〉,問黎當時是否知道「攬炒巴」劉祖廸參與國際游說。黎則稱可能只曾「瞥一眼」報導,因版面有太多相片,但強調未有留意標題上的「攬炒巴」。他稱平日也不會閱讀「隔牆有耳」欄目。
黎否認籲陳梓華及其他人繼續在文宣和國際線上工作
控方提及2020年6月16日,黎與陳梓華在壹傳媒大樓見面。陳早前供稱,他在會上說:「我認為應該要褪(讓步)」,黎當時回應《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黎同意說過《國安法》「雷聲大雨點小」,因當時認為中共不會摧毁香港,但他稱沒有聽過陳說要讓步。
陳又指,黎稱:「會以身作則,會繼續喺唔同嘅媒體上面呼籲制裁同埋關注。」陳引述黎籲陳「都應該係咁」,又籲他叫其他人繼續在文宣和國際線上工作。當控方今日覆述陳的證供時,黎表示:「我完全不同意。」
控方指:「再一次,你沒有提醒陳謹慎,是否同意?」黎說:「我沒有提醒他,因為大家都知道《國安法》來臨。」控方問,該次會面之後,黎有否提醒陳?黎則稱:「他是成年人,他知道應該怎樣做,我不是他的父親,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呢?」控方追問,所以黎的答案是沒有?黎同意沒有。
黎稱不知「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簡稱是「IPAC」
控方談及「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簡稱 IPAC),並引述陳梓華的證供,在6月16日的會面中,黎問陳為何不加入 IPAC,因黎覺得「IPAC 好重要,一定要有呢啲國際支持,先會有用。」黎否認說過,重申陳編造故事。
控方展示訊息,「香港監察」創辦人羅傑斯(Benedict Rogers)在2020年5月31日說:「Hi, Jimmy. My friend Luke de Pulford would like to be in touch with you regarding a new 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which he is setting up. I am also involved in it as an advisor. May I give him your number?」黎回覆:「Of course. Thank you.」
黎智英(左)、羅傑斯 Benedict Rogers(右)
控方質疑,黎的證供是他直至當天從未聽聞 IPAC?黎起初確認他獲告知,但是未有留意,因為他不感興趣;其後在追問下,黎稱他只見到「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的全名,但是未有把它與其簡稱「IPAC」視為一樣,即使見到全名也未有看重。
裴倫德透過訊息傳送IPAC資料給黎 控方質疑黎並非「不在乎」
控方接著展示訊息,裴倫德(Luke de Pulford)於2020年5月31日問黎:「Can you speak now?」,黎回覆:「I call you now.」控方問二人最終有否通話?黎起初稱不記得,但其後稱他承諾過別人的話理應是有通話。
2020年6月1日,裴倫德向黎傳送文件「IPAC Briefing 31 May」,並說:「There's more information here www.ipac.global but the site is under construction so please don’t share yet.」、「Will send a press release tomorrow」,黎回覆「Ok. Thanks. Jimmy」。控方指,裴倫德傳送的網站標題為〈IPAC: 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因此黎是知道「IPAC」等同於「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黎稱當時沒有留意,又稱不在乎。
法官李素蘭質疑,若然黎不在乎的話,為何不向羅傑斯說「不要把我的電話號碼交給裴倫德,我不在乎這個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黎則稱:「我不會表現到如此無禮。」
控方續指,黎並非「不在乎」,當裴倫德聯絡黎的時候,黎表示「I call you now.」。黎則回應,這是出於禮貌回覆,並一度說「我甚至不認識裴倫德。」
李素蘭追問:「你會打電話給你不認識的人嗎?」黎則稱,因為羅傑斯給了他的電話號碼給裴倫德,而裴倫德問可否談話,所以他便回覆「現在打給你」,重申只是出於禮貌。
Heading back to London.
Thank you #HK for letting us share in your unforgettable victory.
香港人, 加油 🇬🇧🇭🇰 pic.twitter.com/4uwUb4D71D— Luke de Pulford (@lukedepulford) November 25, 2019
裴倫德 Luke de Pulford
新聞稿顯示IPAC為了一致地回應中國崛起
控方展示裴倫德傳來的 IPAC 資料,顯示 IPAC 是由世界各地的議員組成,為了一致地回應由中共統治的中國崛起,對民主國家帶來的挑戰。(“Developing a coherent response to the ris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 l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a defining challenge for the world's democratic states.”)控方問這是否與黎一直以來所提倡的觀點一致?黎同意。
控方展示 IPAC 共同創辦人名單,當中包括日本眾議員菅野志櫻里(Shiori Yamao) 、英國國會議員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和時任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黎稱從沒聽聞菅野志櫻里,但肯定有聽聞盧比奧,施志安則不記得在哪裡聽聞過,可能是在庭上。黎其後指,從沒想過日本人也有參與,對此感到意外。
訊息顯示裴倫德與黎談及頭版事宜 黎同意替IPAC宣傳
2020年6月1日,裴倫德向黎傳送訊息:「Jimmy, we may have to delay launch because of what’s happening in the US. Prob Sunday or Monday.」黎回覆「Ok, thanks. Jimmy」。
同日,裴倫德再傳訊息:「Launch confirmed for Monday 8th 08:00am Hong Kong time. Do you release your front page the previous evening? If not, you could have it for Monday’s paper…」黎回覆:「I don’t know about front page but will try to put it in prominent place if front page is not available. Thanks, Jimmy」
控方問裴倫德想黎將什麼放在頭版?黎稱不知道,因他讓員工自行決定放什麼在頭版,而他當時只是禮貌回應。
控方續展示訊息,2020年6月3日裴倫德告訴黎,IPAC 將會在星期五(即6月5日)成立,又指「如果他們打算報導包括我,請讓我提供新照片——《蘋果日報》的照片很差。(“If they want to include me in the story please let me give new photos - Apple Daily ones are bad.”)」。黎其後傳送時任《蘋果》副社長陳沛敏的聯絡方法給裴倫德,著對方將照片傳送給陳沛敏。
前《蘋果日報》執行總編輯 林文宗(左)、副社長 陳沛敏(右)
控方指由此可見,黎於2020年6月3日已知道 IPAC 將會正式成立,而黎同意替 IPAC 宣傳,所以他才會傳送陳沛敏的聯絡方式給裴倫德。黎同意。法官李素蘭問,所以黎當時不知道 IPAC 是關於什麼,但是同意刊登它?黎同意。
黎否認給予編採指示叫陳沛敏報導IPAC成立
控方指另一邊廂,黎有傳送訊息給陳沛敏,提醒她直至星期五之前都不要刊登報導。
控方指,有關 IPAC 成立的報導最終有刊出,並展示2020年6月5日的《蘋果》報導〈斥強推港版國安法踐踏人權 9議會結盟強硬抗中共〉。控方指,黎傳送給陳沛敏的訊息,其實是一個編採指示,叫她刊登新聞報導。黎否認,並指他只是轉發手頭上的資訊給陳。
控方指,裴倫德向黎傳送訊息:「Thanks for all your support Jimmy. Thinking of you daily.」,黎回覆:「Thank you so much! Sorry that we couldn’t make your news our front page because it coincides with June 4th reporting. 」,黎又感謝對方的理解。
黎拒答國安法後是否支持「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
控方指 IPAC 報導被編排在報紙 A12 頁,又提到報紙上方的橫條寫有「惡法臨城」,旁邊含有「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口號照片,問黎是否留意到。黎稱它屬於裝飾,經常出現在版面上。
控方問黎是否支持這句口號?黎表示這不是他要思考的問題,過去很多人叫喊這句口號。控方追問,所以黎支持這句口號?黎稱未有想過。法官杜麗冰問:「你是否反對它?」黎稱沒有思考過,但是他不認為他會反對一些放在其報紙上的東西。控方繼續追問黎是否支持「光時」。黎重申沒有思考過,但是如果他的報紙刊登過,他理應是支持。
控方其後反覆追問,國安法之後,黎仍然支持「光時」嗎?黎多次表明不會回答,因這是假設性的問題,又指庭上展示的報紙是《國安法》之前。控方最終向黎指出,他在《國安法》之後支持「光時」。黎否認。
控方質疑黎冀國際阻止國安法實施 卻聲稱不知 IPAC
在法官李運騰提問下,黎承認在2020年6月的時候,他仍然希望香港有國際支持,而報導所指「9議會結盟強硬抗中共」,屬於他希望得到的支持。控方則質疑,黎希望國際支持,但是卻聲稱不留意 IPAC?黎堅稱未有留意。
控方續指,黎曾在公開訪談中要求制裁官員,又在2020年5月底計劃赴美國會見彭斯及議員,黎希望國際社會能夠阻止國安法實施,而 IPAC 正正符合黎的想法,也是黎想要的東西,因此黎必然會留意。黎堅稱未有留意到 IPAC,「無論你問我多少次,我的回答也是相同。」
控方質疑,所有羅傑斯和裴倫德傳送給黎的東西,黎都不感興趣?黎指二人傳送東西給他,只是想透過他來刊登在《蘋果》。控方追問,這些訊息是關乎人權,是黎一直以來提倡的東西,不會引起黎的興趣嗎?黎稱沒有。
控方質疑黎三度說謊 黎否認並稱知道IPAC並非罪行
2020年6月13日,裴倫德在訊息中感謝黎轉發 IPAC 的帖文。黎則稱該帖文是其「徒弟」李兆富撰寫,而他可能只曾「瞥一眼」。法官杜麗冰指,黎早前供稱直至在庭上才聽聞 IPAC,然而,「這則有關 IPAC 的帖文擺在你面前,你會否同意你早前告訴法庭的證供是不準確?」黎否認不準確。
控方指,黎向法庭說謊。黎否認。控方續指:「有關 IPAC 的事情,你三度向法庭說謊。」黎再否認,反稱自己沒有理由說謊,又指知道 IPAC 並非罪行,「這不是一件大事。」
至7月7日,裴倫德向黎傳送 Twitter 帖文的連結,載有英國國會議員施志安的發言影片,談及中國打壓香港及新疆維吾爾族人,提及制裁林鄭及取消官員的外國護照等。黎則稱他未看過影片,堅稱不知道施志安呼籲制裁林鄭。
案件下周一(2月10日)續審。
案件編號:HCCC51/2022
第129天審訊:
黎智英否認指示「攬炒巴」推動外國制裁 亦否認提出「支爆」
第128天審訊:
黎智英被追問下承認關注民主派初選 曾叫李兆富物色電子投票軟件 訊息稱戴耀廷「進程有點慢」
第127天審訊:
黎智英稱只籲陳梓華平息暴力 控方質疑見到勇武派卻未勸說 黎:不能好像傳教士般
第126天審訊:
控方質疑黎智英以探望孫女作為藉口 向法庭申請離港 實為會見美國官員和議員
第125天審訊:
前白宮顧問提議制裁駱惠寧 黎智英稱凍結中國官員貪污帳戶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