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立場案|判詞】官指區選前發生一連串暴力事件 抗爭者派別依然大勝 肯定民粹年代已降臨香港

【立場案|判詞】官指區選前發生一連串暴力事件 抗爭者派別依然大勝 肯定民粹年代已降臨香港

【獨媒報導】《立場新聞》母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今(29日)被國安法指定法官郭偉健裁定罪名成立。審訊期間控方邀請法庭考慮案發時的時代背景,社會氣氛仍然不穩、公眾容易受到煽動,並用了相當時間就此議題盤問鍾沛權。郭官在裁決理由書中處理相關議題,指在反修例示威爆發之前,有66%市民不贊成將香港人引渡到內地受審,顯示已經有約六成的市民對政府持有懷疑、不滿甚至不信任的態度。2019年區議會選舉非建制派取得大勝,惟郭官指此前發生了一連串暴力事件,但抗爭者派別依然大勝,反映市民「一切立場行先,目的至上,手段可以不理」,並肯定:「民粹年代當時已降臨香港。」他又指曾經參與抗議活動的市民都是有可能受到煽動的對象。

反送中初期六成市民不贊成修例 官:當時已有對政府抱懷疑、不滿和不信任

審訊期間,控方邀請法庭考慮案發期間的社會情況,郭官表示有需要考慮公眾是否容易受到煽動,或當時是否出現了「一點火花就會引爆火藥庫(“a spark will explode a powder magazine”)」的時代背景。

郭官引述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5月底至6月初,有66%市民不贊成和強烈不贊成將香港人引渡到內地受審,指:「即使在反修例運動的最初期,已經有約六成的市民對政府持有懷疑、不滿甚至不信任的態度。」郭官又引用中大民意調查結果,指隨著反修例運動的持續發展,示威者的政治取向看來是越來越激進及反政府,本土派亦越來越壯大。

區選前發生一連串暴力事件抗爭者派別依然大勝 官:民粹年代已降臨香港

郭官又指,從辯方呈上的民意調查可見,「示威者的激進行為可以說是不受制約,因為他們的行為得到部份政黨及聲稱奉行『和理非』的大量市民的諒解甚至支持,包括提供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認為勇武示威者為他們發聲及爭取訴求。」

他指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非建制派取得大勝,在452個民選議席中,他們得到約57%的選票但取得389席,可是在投票前不足兩星期,已經發生示威者將活人縱火及掟磚擊斃人事件,又發生中大和理大的暴亂,堵塞交通大命脈,但抗爭者派別依然大勝。郭官指區選結果可以反映以往不同政見人士均會譴責暴力的情況已經改變,「一切立場行先,目的至上,手段可以不理。本席肯定,民粹年代當時已降臨香港。」

2019年區議會選舉日

市民支持重組警隊、爭取民主政制改革 官:針對中央及特區憲制秩序和地位

郭官指,民調顯示隨著運動發展,示威者和市民愈來愈將焦點由個別事件轉移到一些根本和結構性議題,例如支持重組警隊、爭取民主政制改革,而不認為要求特首林鄭下台是很重要的運動目標,顯示示威者乃放眼於爭取政治制度的基本改變,「當示威者不是針對個別官員時,本席認為,他們就是針對著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和地位而來。」

郭官根據辯方所呈上的學術文章,由 Clifford Stott 教授聯同其他人撰寫的文章,顯示從2019年6月到2020年5月,在香港發生了1,000多次單獨的抗議活動,涉及超過1,400萬人次。郭官指即使這些人沒有參與任何暴力行動,他們必然是對警隊、特區政府或中央政府有著種種的不滿,即使在國安法實施之後,「他們都是有可能受到煽動的對象。」

郭官又指,憑司法認知裁定,當時社會上出現了極為嚴重的撕裂,同一家人會因為政見不同而出現嚴重的分歧,甚至父母與子女分開居住。

就2020年7月11至12日舉行的民主派初選,郭官指雖然政府官員早已提出這種選舉可能犯法,但仍然有約61萬人投票,顯示「仍然有大量不滿意甚至反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市民」。

2020年7月11至12日 民主派初選投票日

官:流言被宣傳為事實 沒有人願意協助警方進行調查

郭官亦關注案發時屬「謠言或不願尋找真相的時代」,他指在這段政治氣氛極為熾熱的時期,社會上經常流傳一些沒有真憑實據的指控,例如指稱8.31太子站有人被警員打死、新屋嶺有人被性侵、兩名年青人(陳彥霖和周梓樂)的去世亦被扯到警方身上。「在提出和散播指控後,沒有人願意協助警方進行調查,但流言卻被宣傳為事實。」

郭官又指,「爆眼少女」聲稱被警方的布袋彈打爆護目鏡導致一隻眼睛失明,「但她從來沒有證實是否真的失明,更採取一切法律程序阻止警方取得她的醫療報告。」

官:《立場》的公信力在網媒中排名第一 必然影響力大

郭官指,從中大民調結果可見,網上新聞媒體是受訪者獲取運動資訊的最重要渠道,在2019年6至7月,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頗多」或「經常」透過《立場新聞》和《獨立媒體》等網上新聞媒體來接收有關運動的資訊;7月至12月,相關比例高達超過九成。郭官憑司法認知,裁斷現在年青人透過手機接收資訊遠較其他傳播方式為多。

郭官又指,根據中大的媒體公信力調查,在10間網上新聞媒體之中,《立場》的公信力是排名第一,拋離排第二的《獨立媒體》。郭官認為,《立場》傳播的訊息必然影響力大,因為大部份年青人透過網上媒體接收資訊,而《立場》被視為在網媒中最有公信力。

郭官指,據鍾沛權證供,《立場》結束的時候,臉書有130萬個 like,追蹤者有160萬人,雖然鍾其後補充追蹤者可以包括針對《立場》的「網軍」,但毫無疑問《立場》的追蹤者是至少接近160萬人,成功地爭取讀者或聽眾進入它的頻道,「影響力極為龐大。」

官指雖國安法實施示威幾近絕跡 社會不穩定因素未完全消除

辯方指稱,在《國安法》生效之後,香港社會秩序已經回復正常,恐怖襲擊威脅亦維持於「中度」,與以往相同。鍾沛權亦在庭上供稱,《國安法》生效後,街頭示威活動幾近絕跡,政府亦擁有強大的資源、技術和意志,恐怖主義沒有機會在社會裡萌芽。

不過郭官指,雖然如此,中央和特區政府同時指出恢復秩序只是第一步,要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的穩定繁榮還有大量工作,「他們從來沒有說社會上的政治或其他不穩定因素已經完全消除。」郭官舉例2021年的七一梁健輝刺警案、「光城者」企圖製造爆炸品案和港大評議會通過致謝動議,可見社會表面回復公共秩序,但是隱藏著不少人反對《國安法》實施、對特區的憲政秩序和政治環境感到不滿,而且部份人選擇使用暴力來爭取他們的政治訴求或表達不滿,社會上亦有不少人贊同或美化使用非法暴力的人。

對於恐怖襲擊威脅維持「中度」,郭官指原因是當時官方的評估是沒有情報顯示特區即將受襲,但受襲的風險一直存在。「本席尤其相信,類似七一刺警案的孤狼式襲擊,在它出現之前,警方難以掌握情報。」郭官最後不接納辯方所指社會經已回復平靜,或恐怖主義不可能在港萌芽或發生。

2021年7月1日,梁健輝在銅鑼灣用刀刺傷警員後自殺身亡。

官指17篇涉案文章發布時 約三至五成市民不信任中央政府

辯方呈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就香港市民對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的調查結果,力陳社會氣氛並不是如控方所說的非常不穩定,而且中央政府並不是處於弱勢,即使社會出現些少批評,但也不會導致中央政府被人憎恨,更不會引起動亂。惟郭官認為辯方對民調數據分析出錯,指調查結果顯示某些時期,接近六成的香港市民不信任中央政府,「不管原因如何,亦不管原因是否有理,他們必然是對中央政府持有負面的看法。在這種心態下,他們自然容易接受任何針對中央政府的負面資訊和批評。」

郭官認為:「當市民對政府缺乏信任時,他們往往更容易懷有偏見和負面的假設,可能會將不信任的情緒轉化為對政府的猜疑和指責,將政府正常或合理的行為解讀為可疑或有問題的行為,縱使他們沒有任何或任何確鑿的證據來支持他們的指控。」他亦指政府會極容易成為不實信息或謠言攻擊的目標。

郭官亦根據港大民意調查結果和數據,以及相應的涉案文章發布時間,裁定《立場》發布17篇涉案文章時,約30.8%至57.6%的香港市民不信任中央政府。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相關報導:【立場案】鍾沛權及林紹桐陳情:無愧於時代、如實記錄報道是新聞工作者不可逃避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