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下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增強,世界各地的氣象學家已經預測北半球氣溫將會偏高,熱帶氣旋和暴雨強度也會有所增加。就在這個背景下,包括菲律賓越南和泰國等多個東南亞國家剛剛在四月度過了一場反常的熱浪,多地最高氣溫都突破攝氏40度。踏入五月,孟加拉灣卻發生一場罕見的風災,熱帶氣旋摩卡(Mocha)在5月13-14日直接吹襲緬甸和孟加拉沿海一帶,受災最嚴重正是早年發生羅興亞難民危機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一帶。
由於通信中斷,直到近日外界才逐漸了解災情,聯合國屬下的人道救援機構報告在風災過後一週,當地救援人員揭露摩卡造成的破壞程度。暫時估計有超過140人死亡,最少三百萬人受災,八十萬人需要緊急的糧食援助。所有農村基建設施已被催毀,居民仍未能獲取乾淨飲用水,感染疾病的風險增加。
事實上,以往較少熱帶氣旋吹襲的北印度洋一帶,包括阿拉伯海及孟加拉灣,近20年錄得較多熱帶氣旋,該區越來越易受到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影響,特別是颱風、洪水和海平面上升,例如去年發生的巴基斯坦特大水災便是其中一例。然而,若開邦原本已經深受政治和族群矛盾,社區資源稀缺,基建設施脆弱,可以預計一場罕見的風災正在加深社會矛盾,提升區內衝突的可能性。
氣候行動需要各國一致行動 淘汰化石燃料
氣候變化早已不只是一個環境生態問題,而是涉及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重大議題,可以對區域和平產生深遠影響。應對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的方式是,都要各國採取一致性行動,不論地緣政治是否對立。
風災發生期間,正值多個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國際會議舉行,包括在日本廣島舉行的G7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美國紐約舉行的聯合國仙台防災框架(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中期檢討高層會議,以及在泰國曼谷舉行的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第七十九次會議。正在舒適的會議場地開會的各國政商領袖,是否能夠回應國際輿論的期望,加快氣候行動,實現氣候公義和公義的能源轉型,在氣候災難的背景下,備受民間社會關係。
綜合而言,出席這三個會議的各國領導人都確認氣候災難的嚴重性,必須加強區域合作加快氣候行動,包括推廣清潔及可再生能源技術、區域電力互聯互通、零排放交通、災難預警系統以及加強收集和利用氣候變化相關的統計數據,以控制全球氣溫升幅在1.5度內,以及在應對氣候災難上加強風險治理、防災策略及財務投融資,以及防災工作本地化。
在三個會議當中,自然是G7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的談判對全球氣候談判進程最具深遠影響,亦最受各界注目。然而,G7領導人未有把握峰會的關鍵時機,在最關鍵的淘汰化石燃料問題上達成一致,明確為淘汰G7國內和全球燃煤發電定出具體時間表。新聞公布也在燃煤發電前面加上「未經減排」字眼,意味著G7領導人仍會為成本高昂且未能證明成本效益的「減排」技術開綠燈,延續化石能源行業的存在。G7領導人的新聞公布亦未有提及先前G7氣候、能源和環境部長提出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難以確認部長們的承諾是否有效,令人失望。
G7有責任為發展中國家氣候行動提供融資
更甚者,日本繼續反對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相反G7其餘六個國家正在邁向成為無煤國家,日本已落後於六國,突顯了日本的孤立地位,也使日本未能帶領國內電力部門制定更具野心的減碳計劃。此外,德國則堅持投資天然氣,削弱了G7在領導全球氣候行動迫切需要的影響力。明顯,G7未能趁著烏克蘭戰爭引發能源危機的契機,加快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卻反其道而行,正正削弱了領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至於氣候變化適應方面,G7為氣候行動融資仍遠遠不足夠,包括支援發展中國家每年一千億美元的氣候融資目標,以及上回COP27通過的為全球氣候災難所造成的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融資機制,並未定出具體的融資目標和時間表。
幸而,值得欣慰的是,G7領導人在新聞公布首次強調終止新的未經減排的燃煤發電廠建設,算是踏出重要一步,因為G7不僅認識到自己在停建燃煤的責任和義務,還需要鼓勵並與其他國家合作停止新的燃煤發電建設。G7領袖先後發起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和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ETP),為實現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和擴大投資規模制定了重要機制。
G7領導人亦呼籲多邊開發銀行協調行動,推動全球經濟轉型,為應對氣候挑戰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也承諾支持資本市場改革和世界銀行改革路線圖,以及國際可持續性標準委員會(ISSB)的工作,以便為本國及跨國企業氣候轉型計劃,制定具可信度的減碳目標。
G7領導人錯失這次良機,我們仍然期待今年餘下的多次國際會議,G7及其他主要經濟體領導人把握時機展現他們在氣候行動上的雄心。除了G7領導人必須在淘汰化石燃料的目標和時間表上達成一致,加快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及投入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融資機制之外,G7亦應該採取行動加強ISSB與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實現全球可持續標準的互通。G7領導人亦承諾支持國際貿易改革和大規模公私營投資,協助發展中國家建立可持續的清潔能源供應鏈。我們期望G7提供更具體的細節,闡明他們如何實現目標。
G7仍未擺脫化石燃料 亞太各國仍需繼續努力
在G7領導人峰會的背景下,再來檢視另外兩場國際會議的成果,對氣候談判進程意義深遠,而且也顯見各國領導人所需要展現的雄心,及定出目標和時間表的重要性。仙台防災框架中期檢討高層會議可說是一個里程碑。會議對推進全球多重危機和區域災害,包括氣候災害的防災策略和進度進行了評估,並評估未來關鍵幾年的前景。在會議前夕發表的中期檢討報告一方面肯定了全球減少災害死亡人數取得了一定進展,而許多國家正在制定國家和地方的災害風險減少策略,國際合作正在擴大,多重災害早期警報系統也在成形。然而,氣候變化在新冠疫情和其他災害事件的影響下卻抵消了這幾年防災工作的進展,同時氣候災害、極端天氣事件的進一步擴大令人擔憂。因此,各國領袖必須繼續確立災害風險管理,以及跨部門和跨政府之間合作的必要性,並為相關防災策略提供足夠的融資。未來數年對實現中期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都極為重要。
至於作為我們身處的亞太區域,既要承受氣候變化的嚴重後果,也是主要排放來源地區。正如ESCAP在會議前夕發表的最新報告,亞太地區大多數國家在應對極端天氣和氣候災害方面仍然缺乏足夠的應對能力,而且缺乏適應和減緩措施所需要的每年數以萬億美元的財政和必要數據。而同時,亞太地區的氣溫在過去60年增加速度比全球平均都要快,糧食生產備受威脅,加速經濟和社會受到威脅的程度。另一方面亞太地區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溫室氣體排放也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繼續依賴化石燃料而不斷增加。ESCAP強調,各國氣候行動的總和仍未展現足夠雄心實現《巴黎氣候協議》。
因此,我們期望亞太各國必須在三個關鍵領域,包括能源、交通和物流以及國際貿易和投資進行結構轉型。此外,亞太各國應該加強合作,為區內其他國家在三個關鍵領域的轉型提供融資,並且為應對氣候變化在內的多重災害加強區域合作,加強風險管理,更好地減緩和適應日益深重的氣候危機的挑戰,以實現淨零碳的未來。
相關文章:
李育成,七國集團氣候承諾繼續落空 欠缺淘汰化石燃料時間表,低碳想創坊,2023年4月19日
參考資料:
Climate Action Network (CAN), “Civil society groups slam G7 for poor climate leadership and backsliding on promises,” CAN, 20 May 2023.
G7 Hiroshima Leaders’ Communiqué, 20 May 2023.
IISD Earth Negotiation Bulletin, “Summary report, 17–19 May 2023, High-Level Meeting on the Midterm Review of the Sendai Framework,” IISD, 20 May 2023.
Third Generation Environmentalism Ltd (E3G), “E3G reacts to the G7 Hiroshima Summit Communique,” E3G, 20 May 2023.
Third Generation Environmentalism Ltd (E3G), “How the G7 Leaders’ Summit can address climate, energy security, and economic instability,” E3G, 18 May 2023.
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Pacific (ESCAP), “Asia-Pacific countries adopt 10 UN resolutions reaffirming commitments to protect the planet and its people,” ESCAP, 19 May 2023.
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Pacific (ESCAP), “The race to net zero: accelerating climate ac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ESCAP, 7 May 2023.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