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非原居民村粉嶺何家園被殺村 斥政府派員拍門:好似捉賊咁

非原居民村粉嶺何家園被殺村 斥政府派員拍門:好似捉賊咁

非原居民村粉嶺何家園被殺村 斥政府派員拍門:好似捉賊咁

【獨媒報導】政府於 2017 年核准原被劃為「工業」地帶的粉嶺第48區,改用以發展公營房屋,預計建造約4,000個公屋單位,牽涉何家園村百多名住戶的遷拆安置問題。北區區議會早前表明反對項目,惟當局未有調整方案,本月 1 日刊憲公眾諮詢,並派員到村內進行土地凍結登記程序。村民批評,政府事前未有諮詢村民之餘,更連日逐家拍門要求進行凍結登記,令人感到驚恐和徬徨:「好似捉賊咁」。當區區議員、北區區議會主席羅庭德則重申,第48區項目的交通及居住配套均有問題,要求當局重新作規劃。

DSC00421

村民於何家園村村口地上寫上反對語。

村民批土木署冇諮詢 突上門稱「拆梗」進行凍結登記

政府於2017年核准原被劃為「工業」地帶的粉嶺第48區,改劃為「住宅(甲類)3」用途,及作「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以發展公營房屋,興建學校和其他政府用途。第48區用地面積約4.3公頃,政府現建議在該地興建約4,000個公屋單位,容納約10,000人口,以及一所24班的小學校舍。

項目牽涉何家園村百多名村民的遷拆安置問題,惟多名村民均向記者表示,政府2017 年核准粉嶺第48區改用以發展公營房屋時,時任民建聯當區區議員鄧根年並沒告知他們,直到羅庭德去年上任,村民才得知有關項目。去年5月,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交項目文件至北區區議會的土地發展、房屋及工程委員會,惟委員會以交通及社區配套不足為由,拒絕通過此項工程,又要求當局重新諮詢村民。土木署當時承諾會再作諮詢,惟未有調整方案,至本月 1 日突然刊憲公眾諮詢,地政署同日派員到村內進行土地凍結登記程序,連續三天逐家逐戶拍門貼紙,並以油漆筆在村民家門上寫上不明編號。

DSC00413

地政署派員到村內進行土地凍結登記程序時,以油漆筆在村民家門上寫上不明編號。

村民劉太稱,地政署事前完全沒有諮詢村民意見,派人前來時稱「唔洗講咁多,拆梗」,要求村民即時進行凍結登記,令她感到措手不及和「好驚」。她批評當居做法過於倉卒:「唔係一個小計劃,係殺晒成條村。呢個係好大件事,因為呢個係我家園。」

村民稱有感情無心離開:你畀間公屋我,我寧願住木屋

村民表示,何家園村現時有34至45戶人家,約百多人居住,多是從小在此長大、不捨得搬走的年長人士。20年前嫁入村、現時一家四口住在村內的梁太表示,丈夫從小在村內長大,至今已居住50多年,得知消息後茶飯不思,自己十分擔心,村內的人「個個無晒心機,食唔落瞓唔著」。她提到,絕大多數村民均不願離開,區議員亦早已在區議會反對項目,惟感覺政府「完全聽唔到我哋講嘢」,故十分徬徨。

DSC00382

梁太

同在村內長大、在此居住50多年的周先生表示,如果實際上有公屋需求是理解的,但批評政府今次做法是行政失當。他指,村民去年得悉項目後曾提出反對,當局一方面刊憲作公眾諮詢,一方面又派員到村內拍門,做法不合理:「嗰頭話諮詢,嗰頭話要趕你哋走,咁叫諮詢咩?好似想夾硬嚟。」

他批評,當局逐家逐戶拍門的做法「好似捉賊咁」,不清楚發生什麼事的長者會感到驚恐:「你走嚟咁樣拍,(老人家)受唔起喎!」他明言對當局做法感到不滿和憤怒,自己對長大的地方有感情,故不會進行登記程序;他希望能保留何家園村,或至少讓母親在此終老:「你畀間公屋我,我住唔到,我寧願住木屋。」

DSC00396

周先生

地政署兩日前首會見村民 稱登記程序屬自願性質

在羅庭德協助下,40多名村民於上週六(10日)曾與土木署及地政署會面。惟周先生批評,當局在會上不斷迴避村民就交通和居住設施配套的質問,似是在應酬村民。首次接觸村民的地政署代表當時稱,凍結登記程序屬自願性質,不登記亦沒有後果;土木署則表示已聽到村民意見,三週之後會再作回應。

區內只建小學、不建中學 區議會主席批配套有問題:畢業完去邊度升學?

羅庭德重申,希望當局重新規劃項目的原因,主要是交通及居住配套均出現問題。他指,北區對外的交通一直為人詬病,進出九龍區的白和路和雞嶺迴旋處現已經常擠塞,東鐵亦將由12卡減至9卡,項目卻計劃在區內增加一萬人口,質疑當局未考慮 48 區對外的交通承載量,容易令 48 成為進出困難的「孤島」。

DSC00420

何家園村內荒廢的小學校舍。

他又指,項目雖有小學校舍的規劃,卻沒有中學校舍,質疑「咁小學畢業完,去邊度升學?」、「如果本身嘅位置不足,係咪呢度根本唔適合興建小學?」他認為,項目的地理位置偏僻,認為當局可以有較好的教學設施選址,亦村民曾提議,將村內一間已荒廢的小學校舍重新規劃,惟當局回覆指校舍面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