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府突襲清場 鏟死過萬呎農作物 農民斥「似大陸強拆」

政府突襲清場 鏟死過萬呎農作物 農民斥「似大陸強拆」

(獨媒報導)政府於2015年施政報告提出「新農業政策」,收地成立一個佔地80公頃的農業園,上水蕉徑長瀝一幅土地就被政府劃作有關的發展用地。2020年11月,政府根據《土地收回條例》向收回農地發展。然而,業主與租戶事前簽訂合約,租約期限至2021年12月31日,政府沒有公布該塊土地上的農作物及租約最新安排,只是向租戶聲稱2021年3月31日,土地歸政府擁有。

蕉徑彭屋農戶戚先生昨日下午4時接到地政署通知,指土木工程拓展處的人員在蕉徑彭屋的農地「做嘢」,當他趕到農地時,發現所有農作物被鏟平,有關面積估計逾過萬呎。農戶表示,《收回土地條例》是「無敵」,但政府作為新業主,應針對租戶有新的安排。戚先生批評指:「依家好似大陸強拆……正常就去到租約完結之前,我哋都有權使用㗎嘛!」

戚先生

農民:「地政話,個行動土木做㗎;土木又話,係地政叫我扔曬你啲嘢。」

戚先生原本參與漁護署的「農業復耕計劃」自2015年起租用這塊農田耕作,又免費歡迎不同農友來參與,約50-100個農友都在這塊土地上有農作物。然而,昨日承建商用泥頭車動工後,現場所有作物被鏟走,地上有被車轆輾過的痕跡。有水馬圍封,標示是「北拓展處」,由軒誠-進業聯營。戚先生聯同其他農友到場視察,一度被地盤承建商的工作人員阻止進入農田。

4EA6EE51-D602-484B-A52C-0E77B3B02084

農民質疑承建商鏟走作物的做法並不生物友善,又指他們「起港珠澳大橋就叻,但農業唔係咁搞㗎!你知唔知呢度做咩㗎?」承建商負責人何先生指「唔方便講」,戚先生大罵:「呢度做農業園嘛!」

何先生指,他昨天只是收到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指示行動,但共體指示內容是甚麼,他不願透露。何先生與農戶一度發生爭執,他要求報警處理,農戶同意。戚先生指:「叫警察嚟就啱,我懷疑有人刑事毁壞。」他又質疑:「可以收地,但唔可以整爛我啲嘢。」

戚先生(右)

戚先生指責政府部門互相卸責,他想追究責任時都不知如何入手:「地政話,個行動土木工程署做㗎;土木又話,係地政叫我扔曬你啲嘢。」其後,警察到場了解,指這塊土地屬於政府,惟在場市民反駁他指:「(土地上面嘅)財產係私人㗎」警察現已落案處理。

青苗點算機制不公 農民因不夠商業化 被拒加入農業園

土地正義聯絡幹事吳卓恆指,按照慣例,政府進行青苗點算,對受影響農民作出賠償。昨日,地政署派人來點算青苗,惟戚先生及其他農友都不在場,事後地政署都沒有發出正式文件,公布有關青苗的數字。

吳卓恆批評指,青苗點算機制是20年前的條款,以20前年的價格估算現時植物的價值,根本不合時宜。吳又批評,青苗點算機制根據「蔬菜統營處」的價值計算,但戚先生的土地裡有些植物不是蔬菜。 戚先生指,很多品種不包括在青苗點算機制內,難以反映農田的實際價值。

戚先生帶記者視察已被鏟成平地的農田,已不見綠色植物,只剩荒地一塊。戚先生蹲下指著不同的植物殘骸:「呢棵係檸檬樹,呢度有花,就嚟結果;呢棵係紅鳳菜,可以做沙律;呢啲係蘆薈,原本有大有細,生得好好……我哋種咗5年,好有感情。」戚先生雙手捧著泥土和已經被鏟起的青草,顯得哀傷不捨。

DC696C14-C8CC-41F6-8400-C51B2AAF350D

戚先生曾經要求收地後獲安置在農業園復耕,部門卻以他不是「商業模式耕作」為由,拒絕讓他參與計劃。他批評政府興建農業園,破壞本地農民的農地,只讓大型農企進駐。

農民:不止鏟平植物 也鏟平我們的夢想

警察到場調查,問農戶損失了幾多錢。農民稱不清楚,眼前所見土地所有作物都被鏟起,傢俬、臺凳和工具等也被移到一旁,像廢物般堆著。

外判公司負責人(灰外套)

農戶林梓晴(日青)批評當局不止鏟走農作物,更把農戶希望逆轉世界的夢想鏟起。她續指,他們不是「坐喺度,齋鬧人唔環保」,而是確實有行動保護環境,以最少的工具做最大的種植。他們以自然農法的原則,不用化肥或殺蟲水,戚先生形容這塊地:「比常耕泥仲靚啲,我哋本身用廚餘、果皮、生活有機物去堆肥。」

日青

林指:「你問我(損失)幾多錢,我都唔知道如何描述呢啲空間同吸收二氧化碳值幾多錢。」她又引用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地球的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平均已達417.1ppm,但350ppm才是正常水平,他們希望透過樹木逆轉這個情況。

戚先生指,項目工程規模細,所以不需要做環評。然而,在受影響農地旁,就有本港原生的白花油麻藤,是香港稀珍植物之一,也是香港首次發現的物種,只能在香港和深圳找到,中國境內現狀屬「瀕危」。

19312C6B-8102-4CF0-83BD-E76B7EFD32FD

攝影:麥倩怡
記者:馮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