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克果真是當下最懂行銷的哲學人 -- 2020年初以火箭速度寫成〈Pandemic!〉(OR Books 2020a),同年底便出版〈Pandemic! 2〉(OR Books 2020b, Polity 2021)了。續集沒第一集吸睛轟動,原因可能是:(1)大眾已適應習慣了這場(似乎)無盡頭的瘟疫悶蛋肥皂劇 -- 又病毒變異又疫苗是否有效又疫苗如何分配又疫情重來問題一大堆,看似突如其來其實不過只是重複劇情;(2)此書完稿時,美國總統大選應未舉行,故齊澤克仍然以大幅篇章批判(特朗普式)民粹(見書的Appendix);是故讀者可能感覺此書已過時。我有另一看法:此書言論分析比第一冊冷靜沉實;事情不再火紅,反而可成事例闡釋齊澤克的哲學系統。而且,書中亦有數處提及內地、台灣及香港;本地讀者應更覺有趣。
〈Pandemic! 2〉開首便企圖解釋我心中第一個疑惑:為甚麼總有人不願properly戴口罩?不要說歐美,香港還不是一樣:我以往每週六去的茶餐廳,平時貪靜坐一角還不覺;上週一轉位,便見所謂的執檯專員,口罩是用來遮下巴,口鼻全露。其他阿姐都盡量不戴口罩,有一位還有一點乾咳。她們是否不知有關法律規定?她們是否不知規則背後的醫學科學根據?當然知道。那,為甚麼仍要這樣做?齊澤克認為此種態度不只是「我有人權,我可選擇戴不戴(好)口罩?」的建構 -- 我也不認為阿姐認真care人權不人權;而是眾人對(各自)生命生活的期許。(頁4)阿姐就是覺得走來走去收盤送菜辛苦,「稍為」不戴(好)口罩應沒人告發沒有健康風險吧;簡言之,她們就是搵食最重要,情願病死(命運決定)好過餓死(自己決定)的實用人生觀。
這種看似個人自由自決的視點,與不信任醫療科學其實是一體兩面:(頁9)阿姐當然知道戴口罩應該,也是有效防止COVID-19傳播的方法。她們仍然選擇搏一搏,原因就是不完全信服醫學 -- 大家撫心自問:有否去過一些食肆,檯與檯之間也好排隊人士之間也好,均沒安全距離?又或者,一放寬防疫措施,便會在某些食肆夜市見到客人酒醉嘔吐沒人理?為甚麼會這樣?這不只是「我那有這樣不幸就此染疫」,而是不信任當下專家意見(及由此而生的防疫政策)。(頁10, 11) 這種不信任其實一直存在。因此,我們明白為甚麼去年群眾反對設立指定診所;為甚麼接種疫苗人數一直偏低 -- 奇怪,又不見害怕副作用的人說:「我那有這樣不幸有副作用」。也更明白為甚麼有宗教死硬派說:只要有詩篇保佑在家群聚也不怕。
可惜的是,當下醫學又真的對COVID-19的源起、變種及疫苗配方仍然莫衷一是沒有定論:美國領導抗疫的福奇醫生不也是曾預言瘟疫在2020年暑假會緩和嗎?結果呢?(頁25)更甚的是,群眾不視醫療科學為解決瘟疫的主旋律,反而是風紀(Discipline)眾生的工具。(頁9)加上往往最無力反抗此種風紀論述機器的,或最難以在新冠經濟(Corona Economy)中生存的,就正正是基層人士(如茶餐廳眾阿姐、及外送食物員)。她/他們自身身體就是生產工具(Means of Production),要上班才有收入,根本無法在家工作,更無法到內地避疫。(頁20, 30)必須強調:COVID-19無眼,風紀社會也一樣,不論種族收入,一律受影響 -- 君不見半山豪宅區也封區強測嗎?只是基層受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慘痛最無奈。
當然,只憑醫學不可創建當下嚴緊風紀化社會,科技的作用不容忽視。去年12月,齊澤克在倫大Birkbeck的法學院同事組織了一個網上研討會「Law, Virus, Theory」。會上就有老外教授提出:內地在此場瘟疫把人約化為個別檔案是否有問題?然而,人類遭資料化擋案化並不由今天始,也不單單發生在內地。正如齊澤克所言,當我們運用谷歌使用Whatsapp瀏覽IG時,我們是否已(不)自覺同意把自己資料交付比國家更具影響更能控制的網絡跨域巨商?(頁12, 67, 101)要扭轉這局面趨勢,我們似乎唯有放棄科技,令眾生去資料化(Deinformationization),又或重新由後人類(Posthuman)哲學角度反思以人為本的世界觀(包括私隱是否還能存在?)。(頁61, 184)
齊澤克在〈Pandemic! 2〉中關於科技網絡的討論當然不止於此。況且,即使面對風紀化,人人反應不同:香港有人懼怕安心出行洩露行蹤,內地有人覺得抗疫期間犧牲私隱理所當然(反正在用滴滴及餓了嗎時,大眾早已習慣以私隱換取方便)。我們又如何理解群眾意見(在瘟疫中)的形成呢?齊澤克以特朗普式民粹如何在網絡世界中製造謠言(Rumours)為例展示當中操作。他先指出兩點:(1)支持並相信特朗普式民粹的不乏受高深教育的理智人;及(2)網上謠言威力無窮。(頁157)網上謠言之所以可以令人信服團結不少人,是由於這些謠言都以真相包裝呈現,眾人便更相信可以從當中尋找自己願意並希望相信時「堅實真相」。例如,不想接種疫苗人士便可一直找到接種後死亡事件的資料 -- 先不問個案中死亡與疫苗是否有科學關聯;單看日子,接種後超過十天才死亡是否就能簡單與接種建立因果關係而不需深究?
然而,不相信醫學拒絕風紀化深信謠言的人,其實在逃避甚麼?齊澤克認為,這是拒絕承認新常態(New Normal)的自我防衛。拒絕戴好口罩拒絕認真執行防疫措施的根本就是回味往日社會經濟秩序。(頁115)可惜,瘟疫揮之不去,(頁12, 25)以COVID-19為主宰能指的世界已誕生 -- 當我們還期待2003年非典期間樓價大跌時,股市日日新高,美國眾首富財產創紀錄。(頁29)齊澤克兇狠地指出:舊常態舊秩序已死-- 我們不是已開始放棄市場經濟並要求政府加強干預(例如一次一次派錢)嗎?(頁113)況且民粹謠言並不會提出解決辦法 -- 大家何曾見過民粹謠言提出接種疫苗以外的防疫辦法?不打科興打復星就一定安全?網上流言又如何回應萬一放鬆防疫措施新一波疫情又爆發的可怕永恆輪迴?齊澤克說得對,這些貌似真實的流言蜚語根本不會希望現實改善 -- 萬一真的改善了,它們還有攻擊對象還有市場嗎?(頁172)
齊澤克指出,對付流言謠傳,最有效辦法就是展露當中不實。(頁158)我甚懷疑此對策的成效。真象一直在,只是眾生不願相信 -- 不是已有多項報導解釋加快審批疫苗並未犧牲其質素嗎?為甚麼香港接種率仍然偏低?問題是:我們無法叫醒不願醒的群眾。(頁168)眾生會以為,我盡力做,仍然沒用的話,我才是最笨的那個:「我打了疫苗,其他人不打,還不是沒有群體免疫?我去打的話,我才豬頭」「我戴了口罩,同事不戴,還不是沒用?有顧客染疫,大家還不是一樣強制隔離?我才不戴!」「若我承認舊經濟已死,但我依然無法適應融入,我如何面對自己?」此類王家衛〈花樣年華〉式的「因怕被你拒絕,所以我先拒絕你」的心理結構,香港人最易理解。(有關分析與「死亡驅力」的關係,可參見第一冊)無論如何,齊澤克堅持他在第一冊的呼籲:各方應摒棄成見,全球團結一致面對困境。(頁3)他因此在承認台灣及香港都是中國一部份的同時,質疑為何要在此時通過港區國安法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頁102)
我欣賞齊澤克的良好願景,但各地情況不一,如何談合作?先不說美國時而說欣賞中國內地處理瘟疫的手法,時而指摘中國輸出瘟疫;(頁133, 171)當各地瘟疫還在失控時,中國內地情況早已基本受控;因此北京政府在繼續努力防範疫情再爆的同時,自然有心有力處理同樣重要的國家安全及國家分裂議題。防疫重要,但既然瘟疫長存,其他問題就可置之不理麼?難道,在處理瘟疫時,我們須容忍種族歧視嗎?(頁38, 39)難道,我們就可忘記陳肇始局長於2020年7月答應會嚴肅查找當時豁免檢疫政策是否導致輸入病例一事?
誰須對去年檢疫機制曾容許旅客自行坐公共交通工具往酒店隔離導致瘟疫在社區傳播負責?
我們應該早日問責,從而改善防疫政策,還是應留待瘟疫(不知何年何月)完全消失才算賬?
說到承諾,齊澤克先生,究竟你甚麼時候到武漢?(詳見第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