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早前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進行視像會議,兩個部門前日(4月1日)安排長春社與其他關注團體進入農業園第一期的工程範圍視察,這裏扼要交代一下當日會面的部分重點:
1. 現時臨時通道、用作復耕的農地上的碎石,署方指將會移走,並妥善集中儲存
2. 復修農地時,會改良土壤物理性及保養泥土,包括鬆土、利用堆肥、栽培綠肥等
3. 未來如工程車有需要出入農地進行各前期工程,會考慮鋪設較大型的石屎板代替碎石
4. 考慮將非農耕土地(如留宿設施、永久道路)的表土,移到需復修的農地上
5. 已聘請獨立生態顧問,就部分受影響的港油麻藤(100種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之一,中國境內「瀕危」)制訂補償方案,如先收集種子培苗
6. 減低工程對天然河流的影響,包括避免地表泥水直接流入河流,任何涉及天然河流的工程或設施必須事前諮詢環保團體的意見
對比碎石,鋪設石屎板可避免與表土混雜,事後移走也較為容易,對農地的影響相對較小。不過石屎板的面積、臨時工程路的走線、闊度等鋪亦值得再仔細研究,避免再不必要地壓實農地,增加受破壞農地的範圍。
對於「移植」表土的建議,長春社也同意多個友好團體的建議,必須先檢驗清楚表土的質素,確保被「移植」的表土,符合將來進入農業園的農戶作耕作用途。
至於港油麻藤的處理,「保留」永遠好過「補償」,事實上我們留意到現時劃設的「樹木保護區」保住了部分港油麻藤,至於部分與工程範圍重疊的港油麻藤,我們期望部門在詳細設計階段再仔細研究,減低對港油麻藤,甚至其依附的大樹的影響。
與環團、農團跟進農業園項目,大概從2018年開始,仍記得當年大家向部門千叮萬囑,不要以一般地盤開工方式去處理農業園工程,因為每一幅農地,都是珍貴的資源。今次農業園的種種問題,除了前期詳細規劃設計,正式施工階段也出現監管問題,部門未來除了就規劃工程細節與環團緊密溝通外,未來如何監察施工,確保承辦商嚴謹遵守施工計劃,避免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問題,也同樣重要。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