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這裡沒飢荒難道便可快樂?香港人開不了心

這裡沒飢荒難道便可快樂?香港人開不了心

香港淪落,由極權衍生的忠誠髒物發動全方位批鬥,猶如掀起一場摧毀文明的無血「戰爭」,藝術法治人權自由逐漸肢離破碎,任何正常人也沒辦法像從前一樣生活。在內地跪著要飯的,今日要支持新疆棉,撐思想改造集中營,明日或要食武漢蝙蝠,買個豆腐渣單位,杯葛有外國零件的飛機,只搭純國產高鐵,才算成功表忠。愛國者的衣食住行只能一個模式跟黨走,恥笑指責失望之外,只有傷感;聽陳奕迅歌曲長大的80、90後香港人更甚。想起他一首滄海遺珠《開不了心》的歌詞寫道:「一想起戰亂破壞了文明,我怎可以沒知覺,告訴我幸好這裡沒飢荒,難道便可快樂⋯⋯別要,不開心便找開心,去避過我的良心」。幸好林夕的詞在香港仍未被禁,尚能治癒一下心靈。

在自由不住流逝的社會,要開心越來越難。從數據來看,聯合國的「快樂指數」排名,香港近幾年都徘徊70至80位內,遠遜最新排24位的台灣,稍為比中國大陸的84位好,但這似乎沒有甚麼代表性,反而香港心理衛生會與城大做的「全港抑鬱指數」調查,或更應反映香港人情緒狀況。港人抑鬱指數的平均分由2018年的5.52分上升至去年的6.07分,屬於「應關注」及「臨床組別」的受訪者整體上升27%,壓力來源主要來自政治社會環境和疫情。

疫情之下,不少人選擇到郊外遠離繁囂,或看齣戲偷閒一兩小時,暫忘現實世界荒謬世事、沒完沒了的反智新聞,但這樣極其量只能算是放鬆一下長期鬱結的心情,轉過頭看到本港法庭新聞、緬甸鎮壓示威者畫面,心情又變得沉重,難以釋懷。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打擊,憤怒之後是失望,失望過後想振作,振作起來又迎來另一個壞消息,周而復始,無力感越來越重。大家都互相提醒不要懷憂喪志,但談何容易⋯⋯

筆者與不少留在香港的朋友,都感到無法如從前般好好計劃將來,對於人生只能見步行步。在國安法生效前夕流亡英國延續國際戰線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最近受訪時形容自己「仍然擁有奢侈的自由」,因此無條件去傷春悲秋、被無力及低潮去吞噬,寄語「我只能夠承諾我一定會做得比以往更加好,希望同大家一齊行落去」。眼看戰友一個一個未審先被囚,同路人不斷被判刑,可以想像,他背負的責任、內疚感應該比其他人更重。

低氣壓籠罩,適時放負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形勢壞透,你跌低、我扶起,真·香港人從來都應該緊記三點,第一,毋忘初衷,勿互相指摘批鬥,在自己崗位可做的盡做,可能只是好微少的動作,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坦白說,強弱懸殊下,暫時盡力防守,方為上策。

第二,保持憤怒,切勿麻木,繼續留意新聞,了解最新形勢,對不公不義保持批判性,最重要「唔可以慣」;不過要留意,這並不代表每分每秒內心都繃緊著,適時令自己放鬆一下心情,才是持久作戰之法。第三,心存希望,不要放棄,正如導演杜琪峯在《鏗鏘說》中寄語電影業的「小朋友」要繼續做電影,「只有你自己唔做,你就係投降」,他強調香港要保持靈活,「仲有一息尚存,我哋應該充滿希望」。

看到一班民族主義谷上腦的大頭怪胎,有人一笑置之,也有人為自己偶像「淪落」而不快,然而,沒有陳奕迅的歌聲演譯,林夕的詞仍然發光,依舊照亮人心,繼續會被讚頌傳世。《開不了心》的歌詞也有這幾句:「一想起再累也是要做人,我的思緒便繃緊;不開心就不開心,也別勉強的慰問」,謹記「消化憂鬱後,才令我拾回自信心」。人要平安之餘,心靈也要健康。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