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論香港煲劇苦與樂(2)-在「自己的方式看」盛行的今天、官方串流平台的生存空間(上)

論香港煲劇苦與樂(2)-在「自己的方式看」盛行的今天、官方串流平台的生存空間(上)

不論在以往抑或是今時今日抗疫,「煲劇」都是都市人最常見的娛樂方法之一,但香港「煲劇」生態到底有沒有人認真討論過?這我倒是相當懷疑。前文提到在香港,電視台、官方串流平台、與「自己的方式」煲劇三者之間的角力。在香港要看最新的外國劇、通常變成「用自己的方法看」,到底原因何在?「用自己的方法看」,又有何不好?

大眾普遍輕視劇集知識產權問題

相比起電影、我覺得大眾輕視劇集的知識產權問題嚴重得多,可能是因為電視節目本身可以是免費的,但電影則不是;電視台主要靠廣告收入維持營運。但細心想想,若果大家又如前文所言「用自己方式看」,由於收視率難以計算,這不僅難以為電視台提供大眾觀影口味的數據分析、亦完全擊潰電視台傳統落廣告的策略。現時劇集製作已越來越精良、成本不菲,以長遠計,「用自己方法看」對劇集製作始終構成打擊,更莫談劇組台前幕後各種付出、與無法計算的藝術與創意。

另一方面,觀眾似乎沒有必然要支持劇集官方渠道的誘因。例如視聽享受上,我們選擇進戲院欣賞電影,是因為戲院能給予我們獨特的視聽享受。但劇集的話,坦白說現時電視與電腦的差別已經不大。種種因素之下,觀眾一路以來都無法產生「我需要付費看劇」的習慣。

香港的官方串流平台發展起步太慢、無法吸引觀眾以正途支持

另一方面,香港的官方串流平台發展起步也是太慢,在此我試就一些官方串流平台、與「自己的方式看」兩者稍作比較。互聯網發達下,現時「自己的方式看」往往比官方渠道更新更快、畫質也清晰、還要上好字幕、選擇亦非常多。奈何香港不少官方串流平台或收費頻道,不但不能跟貼原本國家跟播、選擇不夠多、口味亦不合港人。如果買入後作後製配音,有時還會出現配音極差的車禍情況。

我覺得有沒有「跟貼原本國家跟播」和「選擇多」都是兩個重要條件。要知道看戲的人都是等不及的,跟貼原本國家跟播才能追得上原本國家的新聞熱潮或劇集宣傳。而就選擇而言,以往由電視台引入劇集,觀眾處於「被動」角色,接收電視台的口味。電視台能「主動」、「評估」甚至「操控」觀眾口味。但串流煲劇的發展讓觀眾能「主動」搜尋自己喜歡的劇集,電視台變成「被動」、能購入版權的劇目數量又不多。觀眾不可能光顧所有收費平台之餘、更大問題是即便真的光顧全部都好,結果選擇量仍不及一個「自己方式看」的網站多。試問如此,觀眾又怎會願意付費去看?

另一方面,個別串流媒體對於大流量的情況似乎仍未作好準備。就例如二月初HMVOD開播〈西荻窪三星洋酒堂〉,可能因為當日碰巧是年初一凌晨大家都有空看,竟然整整Down Server半小時。Down Server原因當然是因為很多人一起想看,這也是好事,但作為串流媒體可否做得專業一點?等開播時我真的以為自己時光倒流二十年,竟然要為Down Server而在默默等待。

「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個個都話要睇正版、唔通個個都搵到正版咩」。支持正版本來就是王道,我相信大部分港人都希望尊重知識版權,我個人也不介意付費煲劇(不過題外話是最不會尊重知識版權的國家,卻是...)。但問題是在港的串流平台仍有大量要改善之處,都是一些主要要處理的問題。例如以主看日劇的筆者為例,能「用適當的方式」看劇,似乎仍遙遙無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