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民眾是帶引任何公共政策措施的靈魂,交通服務亦不例外。香港地少人多,尤其在閙市人多車多,爭路是香港街景特色,亦是矛盾所在。司機響銨嚇行人,行人破口大罵回應,街鋪店主擺放雜物作路霸,亦是家常便飯。閙市的橫街窄巷滿是地下鋪、樓上鋪、街邊鋪、偶爾出現街頭小販、流動表演者……,平添活色生香,人群聚集。塞車塞人、喧嘩嘈雜讓人煩躁不安,躁動者投訴政府無德無能,放之任之,迫得官不聊生,不得不出手。官就只會按「本子」辦事,「本子」(即道路設計指引)往往只要求提高車流人流效率以促經濟,難附服務民眾之魂。橫街窄巷由官發落,推行的措施給市民一個深刻印象:誰惡誰富誰大哂。最近官員在銅鑼灣恩平道一帶橫街窄巷更改交通管理措施,是沒帶服務民眾之魂的典範,引起民眾爭端。
銅鑼灣是港島甚或全港最旺的購物區,尤其是地鐵站附近,行人肩摩踵接,密度是每平方米達六個人。恩平道位處地鐵站進出口,附近幾條街店鋪林立,包括著名的女人街渣甸坊,又有小巴總站。粗略估計,恩平道附近幾條街,每小時行人流量以千計。而載着濶生濶太的房車進入這些橫街窄巷,與行人爭路,隨意上落,釀成擠塞、廢氣、噪音、意外。狹窄的道路更狹窄,擠塞更擠塞,狂野司機猛力撳銨,喧譁嘈雜,行人商鋪都燥動不安,摩擦時有發生,閙得不可開交。
運輸署為要管控這閙市中橫街窄巷的車流人流,在2020年10月提出「改善」建議,精髓在於把行人撥開,擴濶打通可行車的橫街,讓更多車輛可穿越這些窄巷,流向大街,即由恩平道進入的車輛可以快一點通往波斯富街和軒尼詩道。行人則集中在一條主要走廊,即來回渣甸坊和時代廣場。官員的思路就是打通行車和行人的經脈,希望車和人都可流得更多更快。
運輸署負責官員完全是按本子工作,在冷冷的條條框框規章下,官員提議加快車流人流,表現稱職。但官員卻沒有了服務民眾之魂,大概也不願理解人流是不會按官員的意願走到一條大路上,人還是我行我素,各自精彩。司機更不會按官員的意願不停留上落客,還是依然顧我,話停就停,上落客貨,更不會直行直過,加快流動。
運輸署官員要擴闊恩平道,由一條至兩條行車線,打通兩條橫街(蘭芳道和白沙道),讓車輛穿過,出波斯富街和軒尼詩道。結果車輛會霸佔更多路面,逼迫更多行人走在行車道上,令行人更兇更險,糾紛更多,甚或意外更多;在車流和人流最多的交接(利園山道和啟超道交界)情況更混亂;行車道濶了,司機往往以為大哂,出事更多。司機多了路面,違例泊車等客或上落貨的情況更嚴重,必會加深民眾對「誰惡誰富誰大哂」的印象。
運輸署官員的確要走出按本子辦事的思維,撿回服務民眾的靈魂,去處理閙巿橫街窄巷的人流車流,首先搞清楚管控措施是為大多數人或是少數人服務。官員對進入這個區購物和消閑的人,無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私家車,都應該一視同仁,受到平等的對待。銅鑼灣這些橫街窄巷,每平方米可塞六個行人,私家車一人可霸佔四平方米以上,又造成空氣污染及交通意外,是否平等?數目說明一切。
旺市中橫街窄巷的行人路根本容納不了上千人流,人是不會排著隊,一個接一個走在狹窄的行人道上。人會按自由意志,散落有明顯空間的行車道上。人被迫違規走在行車道上,冒被車撞倒的風險,結果是累積民怨。車輛司機也為爭自己最大權益而行,要停要走,都按自由意志,若做成阻塞,司機當然不會認為是自我的問題,是你(即受阻的一方)的問題,不要叫我為你解決! 公正的運輸署官員要處理這民怨,當然應該除暴安良,打擊佔用大路面的車霸,禁止車輛進入。
旺市中的橫街窄巷又不可能不讓車輛進入,例如接載傷殘人士、運送貨物、消防、救護、小巴、的士和居民的車輛不可能不得進入,它們都為小區提供必要和緊急服務。總明的運輸署官員一定會使出管理路少車多如大嶼山一樣的措施,限制閒雜車輛進入小區。
旺市中的橫街窄巷當然不可能如大街大道,擴闊又擴闊,容納無盡車流的需求,讓司機開心。擴濶了旺市中橫街窄巷的行車道只會讓更多車進入,釀成更多衝突、意外、違泊、擠塞、污煙障氣、噪音……,正是「亞蘭嫁亞瑞、累鬥累」,塞車只會越塞,行人只會承受更大風險,投訴只會加劇,運輸署官員只會更頭痛!
服務民眾是施政的靈魂,本子不一定可附有這靈魂,按本子辦事是能保住烏紗,民眾期望官員以百姓為念,多行一步,多了解問題和民情。民眾是不會諒解官員只為烏紗而辦事。勤政愛民的運輸署官員當會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