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北帝古廟於1876年(光緒二年)建成,原本坐落於小山丘上,1929年於現址紅磡馬頭圍道146號重建,一晃眼近百載,屬於三級歷史建築。小廟景象在進入正門後已能「一眼睇哂」,十多位神衹坐落不同方位,香爐味道環繞四周。對正門中就是接待處,兩位師傅在櫃枱記帳賣金銀衣紙。廟內尤如時光倒流,百年舊而不破的建築,在九龍城煩囂鬧市中帶來一點寧靜。
鄭師傅在馬頭圍道北帝古廟賣香十多年,今年已經76歲,穿著一件老舊背心戴著眼鏡,手執一堆金銀衣紙,仿與廟宇融為一體,言談間中英夾雜、標準英腔,與古廟形成反差。細問下「賣香掃灰」的鄭師傅果然並非等閒之輩,在學位難求的精英年代已經大學畢業,修讀港大管理學,在物流公司擔任「半個老闆」四十多年,「以前讀書時同許冠傑啊,周梁淑怡佢哋同屆,你有無睇過以前有個節目叫『每日一字』?個主持人係我表哥㖭!」鄭師傅想當年時,每字每句都可見由學歷到身家也非尋常人,退而不休跑到古廟,既不為錢,也不為信仰,只為了「kill time」。
由退休前管理大公司,一人之上、百人之下,到退休後廟中賣香做師傅,看似工作有落差,鄭師傅並沒有任何不習慣,「工作無分貴賤,有時都係勝在去kill time。」退休後三年無所事事,曾經有人高價聘請他擔任公司顧問,但鄭師傅一一拒絕,「就係唔想咁辛苦先退休」。高薪厚職逾四十載,經濟上無壓力無負擔,鄭師傅坦言退休後比較悶,工作自然成為消磨時間方法之一,「我平時鍾意打Golf(高爾夫球),但你退休啫,人哋唔通日日同你打波咩,到星期六日人哋都有family day(家庭日)啦。」寧可到古廟工作也不想無所事事,但隨年紀越大,鄭師傅也明言可能在一兩年內就會「真退休」。
鄭師傅賣香掃灰十多年,心態只是「打份工」,賣香沒有壓力但也暗淡無光,「鍾意就做,唔鍾意就唔做囉。」不同以往將所有心血花在物流行業,與過去忙到天昏地暗的日子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每談到過去的生活與打拼,鄭師傅臉上總有一種傲氣與自豪,「做嘢開唔開心,好睇個人,付出幾多勞力,有幾多成果,付出越大,成果越大,咁你咪越開心。」滿足感為他帶來最精彩的半世人。
九龍城古廟多,廟在路中央,往往坐落於豪宅與屋邨之間,初一十五信徒如鯽,廟宇與社區緊扣着不可割切的關係,鄭師傅覺得「廟係俾區入面嘅人一種信仰,一種心理上嘅依賴,好似天主教基督教做彌撒,等你有個寄托,唔一定年紀大,後生都可能會有,比如你揀科,到底係文科定理科,建築定係工程呢?咁就問下神先或者去基督果度問一問,睇下有咩指示,都係一種形式。」
瓶插千年柏,爐焚萬壽香,廟宇本身是敬重神佛地方,賣香人亦多數較為年長,誰會想到北帝廟中藏書生。
本文為九龍城區議會贊助,社區新聞工作坊學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