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美國連登仔反擊戰——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三十二)

美國連登仔反擊戰——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三十二)

藉網絡起義,對抗疑似「深層國家」的代表,可能是史上首次。

美國遊戲零售商Gamestop(GME)的股票戰爭,使人聯想起大衛和歌利亞-前者是靠網絡平台組織起來的散戶(也有對沖基金押注在其身上),後者是以華爾街大鱷為首的機構投資者。出人意表地,向來呼風喚雨的金融巨頭在這場挾淡倉風暴中遭遇滑鐵盧,損失慘重。

互聯網年代,庶民也掌握財金知識與技巧,拍得住富裕階層。大戶對散戶,不再予取予求,市場神話的面紗很快撕開:網上交易平台Robinhood說要保障投資者,禁止用戶購買包括GME在內的多隻股票,被質疑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對散戶不公平。美國國會議員AOC 和Ted Cruz加入批評行列,終迫使交易平台妥協。

這對香港有何啟示?

香港流行叫政府拆牆鬆綁,以免甚麼租值消散。向商家抽稅越少越好,監管可免則免。有競爭,商家自會替消費者著想。對炒家亦不宜施加限制,他們是「信差」,扼殺其搵快錢機會,只會窒礙信息流通,扭曲市場,損害經濟云云。前領展高層、港大首席副校王于漸教授和雷鼎鳴等港府國師長年累月在報章撰文,替這套說法賦予理論光環,合理化連串給商家竭澤而漁的經濟民生政策。

主流經濟學者口中有關「市場信息」的說法,存在重大漏洞:所謂市場,其實很大程度受意見領袖左右輿論。這些KOL包括經濟學者、財經演員、主流傳媒的老闆和高層等等。他們和大商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港府國師的論述,在他們的發聲平台不斷再生產,反複重申,慢慢形成一種偏重市場大阿哥利益的主流聲音。質疑主流聲音的人,被標籤為扭曲市場的左膠,無法有效把意見傳到大眾那裡去。過去多年的香港社會,便這樣形成一種不平等的話語權關係。所謂市場的參與者,被經濟學者形容為理性的人,各自根據本身的分析做最有效益的選擇,實質上,往往被所謂專家學者的主流意見牽著走。經濟學者有時都會提到「資訊不對稱」,但這個概念有一種抽離的味道,無法捕捉和準確表達權力關係不平等所帶來的假自主問題。

今次美國散戶借助Reddit向華爾街大鱷宣戰,是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其中一封由Redditor "ssauronn"所寫、廣為各地媒體轉載的公開信便提到,金融海嘯的罪魁禍首並沒有受到應得的懲罰,更因「大得不能倒」,反而得到政府出手救助和獎勵。此外,大型傳媒機構擔當助紂為虐的重要角色。今次事件中,它們在華爾街利益下屈膝,妖魔化散戶大軍,指他們是市場破壞者。這揭露一個不方便的真相:「市場」並非如經濟學者所描述那樣價值中立、具集體智慧、有自我糾正的功能,懂得作長遠來說對社會整體最有利的選擇。相反,它很易被別有用心者操控,而傳媒巨企擁有龐大資源和強大的發聲渠道,很多時做幫兇。它們用學術化包裝的專家語言,把特定利益群體的見解灌輸給一般人,讓她/他們在受主導的情況下做所謂自己的決定。今次美國散戶之所以有力抗衡,得力於智能電話普及和新媒體興起,一般人有很多途徑得到多方面資訊,打破利益集團一言堂(香港以大台及一眾歸邊的主流媒體為代表),免受擺布和愚弄。

順帶一提,王于漸近期大力推銷重啟租置計劃,其中一個賣點是,把公屋售予公屋家庭,便可以讓業主把物業當提款機,加按套現現金去消費。這是不是假設樓價只會升,不會跌,就算向下調整,如果幅度太大,政府都要焗撐,不能讓其連鎖效應造成無可挽回的經濟危難?情況如金融海嘯之下,政府被劫持去救那些「大得不能倒」的巨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