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在佐敦封區強制檢測期間,區內人士在檢測後會獲派發物資,當中包括罐頭食品。
- 根據傳媒報導及政府資料,派發的罐頭中多數有拉環設計,同時有小量如一款午餐肉罐頭須用罐頭刀打開。
- 《南華早報》一篇報導曾指穆斯林居民獲派的罐頭包含豬肉,使他們無法進食,即使他們願意吃,也會因為沒有罐頭刀而無法打開。
- 《南華早報》原報導的照片中大部分有拉環的罐頭均倒轉擺放,令讀者無法看見拉環,該報後來指圖片由區議員提供,由於誤導讀者而更換圖片並更新報導。
- 《香港電台》的報導指記者「獲發物資袋惟未能煮食」,內文提到記者租住的賓館未有提供罐頭刀及煮食工具,附上獲派食品的照片,照片中未能看到罐頭的拉環,其中一罐午餐肉罐頭須用罐頭刀打開。
- 對比其他傳媒的拍攝方法以及新聞片段中領取物資的程序,沒有證據顯示《香港電台》記者刻意誤導讀者。
背景
2021年1月23日凌晨4時,香港政府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第599J章,圍封佐敦吳松街、南京街、炮台街及甘肅街四條街道所包圍的「受限區域」,指明「受限區域」內的人士須留在處所並按政府安排接受強制檢測。[1-3]在封鎖區域內的人在接受強制檢測後都會獲派發物資,當中包括食物、口罩、清潔用品、搓手液等。[4]
1月23日晚上,《香港電台》的Facebook專頁「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RTHK VNEWS」發佈一篇採訪手記,提到「由於傳媒在規例生效時身處「受限區域」,亦要接受強制檢測,多間傳媒都登記入住圍封範圍內的賓館」,而該台記者獲發的物資袋「有5包即食麵、一袋通心粉、4罐罐頭及一盒粟米粒,而賓館未有罐頭刀及煮食工具提供」。帖文附上照片顯示物資袋中的食物(見圖1)。[5]《香港電台》網站亦於同日晚上發佈內容相同的報導,並附上同一張拍攝物資袋的照片。[6]
圖1︰「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RTHK VNEWS」Facebook圖片
《南華早報》在1月24日發表的報導標題提到封鎖區域內的居民獲發「不能吃或不能打開的食物」(residents given food they either cannot eat, or cannot open),內文講述有部分居民為穆斯林,不能吃政府派發的午餐肉,而就算他想吃也沒有罐頭刀打開。《南華早報》原來的報導附上一張圖片,顯示居民獲發的物資(見圖2)。[7](《南華早報》其後修改報導,詳見下文。)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在Facebook發文,貼出一張自稱是封鎖區域內居民拍攝的照片,質疑《香港電台》記者選擇不適合其使用的物資,蓄意誤導讀者。[8]《橙新聞》其後引用吳秋北的帖文作報導,並指照片顯示政府派發的罐頭採取易揭式設計。[9]《橙新聞》的Facebook專頁「橙新聞Plus」更發佈圖片(圖3),指《香港電台》記者「只影罐頭底部」及《南華早報》的照片「罐頭倒轉放」[10],兩名建制派政治人物工聯會陸頌雄及民建聯柯創盛均有轉載這張圖片。[11,12]
Facebook專頁「真聞」則指「根據受影響居民上載的照片,其實所有罐頭均為易拉罐,根本無須罐頭刀即開即食,港台和南早故意罐底朝天拍攝,意在營造疫區街坊『無啖好食』,似是在抹黑政府舉措嘞」。[13]
另外網絡上亦陸續出現一些諷刺此事的圖文,民建聯何俊賢貼出倒轉拿着一罐可樂的照片,指「開車口渴,無罐頭刀點飲呀」[14],有漫畫則指記者為「巨嬰」[15],香港警察亦有一張倒放罐頭、啤酒的圖片,指「有時,開唔到罐嘢飲都唔係一件壞事」。[16]
查核
以下查核針對兩個問題︰
- 《香港電台》及《南華早報》兩張照片(即圖1及圖2)中的罐頭,是否需要用罐頭刀打開?
- 《香港電台》及《南華早報》的報導有否刻意誤導讀者?
部分政府派發的罐頭須用罐頭刀打開
參考《香港電台》的照片(圖4),圖片上方四個罐頭由左至右分別為中僑牌豆豉鯪魚、力高牌(Ligo)沙甸魚、力高牌茄汁焗豆以及梅林牌午餐肉,《南華早報》的圖片中亦是這幾款罐頭(見圖2)。[17]
根據《蘋果日報》及《獨立媒體》記者拍攝的照片(圖5及圖6),相同牌子的豆豉鯪魚、沙甸魚以及茄汁焗豆三款罐頭均有拉環,但由於《蘋果日報》照片中沙甸魚罐頭放在午餐肉罐頭上,未能清楚辨認是否屬易揭式設計。[18,19]
香港事實查核中心的Facebook專頁「FactCheck HK」發佈帖文,引用百佳網上超級市場的照片指出梅林牌大午餐肉罐頭上並沒有拉環,須使用罐頭刀打開。[20,21]Factcheck Lab事實查核員在超級市場查看梅林牌的午餐肉罐頭(見圖7及圖8),同樣確認《香港電台》記者獲派發的橙藍色圓罐午餐肉罐頭並無拉環。
另外,《Now新聞》的影片拍攝記者領取物資後逐樣取出查看有甚麼物品,在拿出午餐肉時,可以見到罐頭設計與上述梅林牌午餐肉相似,而且記者同樣提到自己住酒店,未必有罐頭刀,較難食用有關食品。[22]
而《橙新聞》一篇關於居民獲派發物資的報導中,亦有照片顯示物資當中包括一罐外觀跟梅林牌午餐肉相似的罐頭,該罐頭上並無拉環(見圖13)。[23]
香港政府的Facebook專頁「添馬台」在1月25日的帖文表示,在封鎖區域派發的罐頭食品當中,有約80%有拉環,「只有少部分需要用開罐器打開」。[24]
從以上資料可以確認,政府派發的罐頭有部分需要使用罐頭刀打開,包括《香港電台》及《南華早報》照片(圖1及圖2)中的梅林牌午餐肉罐頭。
兩家媒體有否誤導讀者?
《南華早報》在1月25日晚上更正報導,表示原來的報導中附上一張由油尖旺區議員何富榮(Frank Ho)提供的誤導照片(即圖2),圖中易揭式罐頭均反轉擺放,暗示沒有罐頭刀的居民難以打開。[25]《南華早報》亦於同一報導的Facebook帖文下留言,指他們發現圖中罐頭拉環一面向下後已移除照片,並為疏忽致歉。[26]
根據上文查核,圖2中唯一沒有倒放的梅林牌午餐肉罐頭並非採用易揭式設計,其餘罐頭均有拉環,然而拍攝時這些罐頭全部倒轉擺放,令照片未能顯示拉環。原標題指居民獲發「他們不能吃或不能打開的食品」,即使按內文可理解為午餐肉罐頭,配圖仍會引起誤會。《南華早報》的報導更新後,相關照片介紹明確提到部分罐頭有拉環,有些罐頭則須以罐頭刀打開。
區議員何富榮則於Facebook回應事件,指照片是從封鎖區域內的居民拍攝及提供,其團隊收集並把原圖交給新聞機構,同時反映居民意見,讓外界了解區內情況,無意誤導任何人。[27]
《南華早報》使用區議員提供的照片,而非親自拍攝物資,在發現報導使用誤導圖片後即承認錯誤及更換報導圖片及修改內文,並沒有證據顯示記者刻意誤導讀者。
至於《香港電台》的報導並沒有指記者無法打開所有罐頭,標題重點放在「未能煮食」一點,只要記者租住的賓館的確沒有提供罐頭刀,在事實陳述方面並無錯誤。然而這篇報導引起批評,相信源自照片未能顯示罐頭頂部,以及報導中提到「賓館未有罐頭刀」,令部分讀者認為記者暗示所有罐頭均須罐頭刀打開、抹黑政府。
不過《香港電台》的照片未有像圖2般把罐頭倒轉,而是平放罐頭讓包裝紙上的商標面向上方,《香港01》的報導中也有以類似擺放方式拍攝的照片[28],較難推論記者有意隱藏「部分罐頭有拉環」的事實。而且照片中的確有罐頭須以罐頭刀打開,就算記者有「未能打開部分罐頭」的意思亦屬合理,難以推論記者想表示「所有罐頭都無法打開」。
最後,吳秋北指物資可以自由選取,質疑《香港電台》記者故意選擇缺乏工具煮食的食品,這一點同樣缺乏足夠證據。
一方面,「添馬台」提到封鎖區域內的食物安排時稱「受檢人士可按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選取」[29],而《香港01》報導則提到封鎖區域內的市民獲得膠手帶後,可以「隨便在物資區選擇需要的物資」,並有圖片顯示手持白色膠袋的市民正在選取物資(見圖16)。[30]
另一方面,有新聞影片顯示部分人領取物資時僅接過一個裝有物資的紅色膠袋,未有自由選取物資。《Now新聞》的影片可見記者檢測到領取物資的過程,他接過紅色膠袋後站在一旁查看袋中有甚麼東西。[31]《立場新聞》Facebook直播影片及《有線新聞》的報導中,同樣可見到政府工作人員把物資預先放進紅色膠袋中,市民領取時並未選擇袋中物品。[32,33]
不同物資站、不同時段的做法可能有別,以上片段至少說明雖然政府指可以自由選取物資,但《香港電台》記者並不一定有自行選取物資,因此沒有足夠證據質疑《香港電台》記者刻意選擇不合適的食品。
結論
《香港電台》及《南華早報》兩張照片(即圖1及圖2)中的罐頭,大部分不需要罐頭刀打開,照片中的午餐肉罐頭須使用罐頭刀打開。
如果只看《香港電台》及《南華早報》原來的報導,的確無法知道有些罐頭有拉環,與此同時,一些質疑及反駁——例如《橙新聞》的圖片及「真聞」的帖文——僅指出罐頭有拉環,未有提到照片中的午餐肉罐頭須用罐頭刀打開。其中「真聞」指「所有罐頭均為易拉罐,根本無須罐頭刀即開即食」屬錯誤訊息。
《南華早報》原來的報導提及居民沒有罐頭刀無法打開罐頭,而照片中即使有易拉罐頭亦在拍攝時倒轉擺放遮掩,屬誤導內容。《南華早報》其後承認錯誤,並解釋照片從區議員收到,發現問題後已更換照片。而提供照片的區議員則表示照片由居民拍攝,無意誤導任何人。
《香港電台》的報導標題指記者未能煮食,內文提到記者租住的賓館沒有提供罐頭刀及煮食工具,照片未有顯示部分罐頭設有拉環,報導也沒有提及這一點,同時照片中的午餐肉罐頭須以罐頭刀打開。《香港電台》照片中罐頭未有像《南華早報》的照片般倒轉擺放,而是平放令包裝紙上的商標面向上方,其他傳媒亦有類似拍攝方法。從報導的照片及文字,不足以推論記者誤導讀者「所有罐頭均無法打開」。另外「真聞」指《香港電台》「故意罐底朝天拍攝」屬錯誤訊息。
吳秋北質疑記者可以自由選取物資,所以是刻意選擇自己無法煮食的罐頭誤導讀者。然而從新聞及直播影片可見,有部分物資站由工作人員把物資預先放好在紅色膠袋中,再交到市民手上,《香港電台》記者亦可能經過相同程序領取物資,沒有證據顯示《香港電台》記者刻意選擇令自己不便的食品。
基於以上資料,沒有證據顯示《香港電台》記者在報導中誤導讀者。
資料來源
- 吳松街、南京街、炮台街及甘肅街受檢人士須留在處所(香港電台)
- 佐敦封區|受限區域設兩入口 居民經登記可入內(明報)
- 民政事務局局長會見傳媒開場發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 【圍封總結】動員三千人、派6500個食物包 3650戶家訪逾一成無人應門(Now新聞)
-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Facebook專頁帖文
- 傳媒身處受限區域受檢後獲發物資袋惟未能煮食(香港電台)
- Hong Kong lockdown: residents given food they either cannot eat, or cannot ope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華早報》其後更正報導,此為Wayback Machine備份,網頁未能正常顯示內容,但透過檢視源碼仍能找到相關圖片。)
- 吳秋北Facebook專頁帖文
- 港台記者發圖指獲派罐頭但無開罐器 吳秋北批蓄意誤導(橙新聞)
- Facebook專頁「橙新聞Plus」帖文
- 陸頌雄Facebook專頁帖文
- 柯創盛Facebook專頁帖文
- Facebook專頁「真聞」帖文
- 何俊賢Facebook專頁帖文
- Facebook專頁「PW Comics」帖文
- 香港警察Facebook專頁帖文
- 照片來自[6]
- 佐敦封區●採訪手記|獲發通粉罐頭冇得煮豆豉鯪魚夾麵包照落肚街道淪末世場景居民徬徨(蘋果日報)
- 《獨立媒體》Facebook專頁帖文
- FactCheck HK Facebook專頁帖文
- 梅林大午餐肉(百佳網上超級市場)
- 【親身經歷】本台採訪隊暫住限制區內酒店 採訪期間多次被提醒不能逗留街上(Now新聞)(archive.is備份網頁)
- 【圍封佐敦】居民採樣後戴手帶識別 獲發杯麵午餐肉口罩(橙新聞)
- Facebook專頁「添馬台」帖文
- Hong Kong lockdown: from pork to packaging to lack of vegetarian options, residents upset over food suppli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 《南華早報》Facebook專頁帖文
- 何富榮Facebook專頁帖文
- 佐敦封區|獲派公仔麵 獨居長者不便煮食零支援 餓半日才獲派飯(香港01)
- 見[24]
- 佐敦封區・記者手記|警曾稱或封14日 取物資為僅有「自由時間」(香港01)
- 見[22]
- 《立場新聞》Facebook直播影片
- 《有線新聞》Facebook影片
本文出自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eck Lab),轉載前請先參考其版權聲明。
撰寫︰鄭家榆(執行編輯)
複核︰劉軒(編審成員)
校正︰鄭佩珊(編審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