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前年8月24日「反智慧燈柱」觀塘遊行後,示威者轉至九龍多區堵路示威,3名青年被指在黃大仙龍翔道馬路上參與非法集結,19歲青年被指管有攻擊性武器即鐳射筆。3人經審訊後,今日(27日)在觀塘裁判法院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裁判官引上訴庭案例指,非法集結和管攻擊性武器是嚴重罪行,明言很大可能判處監禁式刑罰,下令先索取背景報告及勞教中心報告等,判刑押後至2月10日,3人須還柙。
散庭後,聲援人士到法院外等候囚車駛出,6至7名裝束與聲援人士相似的便衣警員到場觀察多時,至軍裝警員駛車到達現場後,便衣警隨即供出涉嫌違反限聚令的人士,並由軍裝警員予以票控。囚車駛出時,該些便衣警和多名軍裝警員戒備,囚車離開後,他們亦紛紛上警車或便裝私家車離開。
市場推廣員柯俊偉(23歲)、大學生陳可兒(22歲)及大學生梅哲朗(20歲)否認於前年8月24日在黃大仙豪園第二座至黃大仙廟對開的一段龍翔道東行線,與其他人參與非法集結。梅另否認管有攻擊性武器,即一個能發出鐳射光束的裝置。
裁判官屈麗雯接納警員證人所供稱,案發日晚上約9時,警方到達龍翔道東西行線,當時有大批身穿黑色衣物的人士堵塞馬路及豪園對出的行人路,有示威者在馬路東行線架設路障。聚集人士的共同目的就是要堵塞主要幹道,此明顯是擾亂秩序的行為,現場形勢急促變化,會對人身和財產構成威脅,令人害怕社會安寧受破壞,故裁定現場正發生一個非法集結。
屈官指,控方沒有直接證據顯示3名被告曾做過擾亂秩序的實際行為,可是3名被告被捕的時候正正是警方進行驅散及拘捕行動之時,而且他們被截停的位置與警方防線十分接近,也是警方驅散的方向,該位置亦十分接近早前集結的位置。
屈官續指,集結人士大部份身穿黑色衣服及戴頭盔,與3名被告的服飾非常類同。首被告柯俊偉戴防毒面具、眼罩、手套和帽;次被告陳可兒戴防毒面具、眼罩和穿黑色衣服;第三被告梅哲朗戴防毒面具,並帶備鐳射筆、噴漆、帽及手套。屈官形容3人的裝備可謂非常齊全,看不到與其他示威者的裝束有何重大分別,其中柯及梅更明顯是「有備而來」,惟兩人沒有在審訊時提供解釋。
屈官認為,3被告不可能是記者或普通路過的市民,唯一推斷是他們皆是示威者,雖然控方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們曾做過擾亂秩序的行為,但是從額外的裝束可見,他們無疑是對在場人士提供支持,即使他們明知現場有非法集結,也依然逗留在現場,明顯是參與其中。
至於梅哲朗所面對的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屈官指梅出現在堵路、騷亂現場,在戴上裝備的情況下,攜有一支鐳射筆,而現場的確有警員被鐳射光照射眼睛,專家證供亦顯示該鐳射筆可容易地傷害他人的眼睛,故唯一不可抗拒的推論就是梅有意圖用鐳射筆來傷害他人,裁定管有攻擊性武器罪成。
代表柯俊偉的大律師劉偉聰指,柯是聖約翰救傷隊成員,當日身懷很多急救物資,可能當時希望以救護員身份協助示威者,整體而言本案的武力程度並非最嚴重,警方由設立防線至驅散行動之間歷時不長。劉盼法庭考慮沒有證據顯示柯有做過任何破壞社會安寧的行為,能考慮非監禁式刑罰。
梅哲朗的代表大律師指,梅讀畢副學士後升讀大學,並獲院長嘉許,多名師長求情信指他品行善良、與師長關係良好。梅在親自撰寫的求情信中表示,無論一個理想如何也好,都要考慮同行者的利益,案發時僅一時衝動,並非有預謀行事。梅盼法庭從輕發落,讓他早日能完成學業。
案件編號:KTCC77/2020
相關報導:
3青年否認去年8.24觀塘遊行後非法集結 警員:女被告欲爬石壆離開
警長目睹戴防毒面罩被告即制服拘捕 不知先前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