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界有幾句説話被奉為真理,其中最常被本地人提起的必定是「逢紅必反」。
以近期爆紅的鬼滅之刃為例,只要敏感群組見到「鬼滅之刃是神作」,他們必然會失控地留下「弱智漫畫」、「根本係俾小朋友睇」予以還擊。
在鬼滅支持者眼中,以林彥邦一輩最為敏感。林要是不喜歡鬼滅,大可以拔除電源,有必要寫篇《鬼滅— 神作嗎?不了!》來宣洩情緒嗎?
可能沒有必要,但我敢肯定反對者擁有抱怨的資格。
本文先假設林彥邦的觀點通通站不住腳,畢竟正反雙方的恩怨已超出鬼滅的劇情與美術討論。在支持者有意無意地踐踏別人的喜好下,反對者早已被模糊的強詞逼入死角,只能高呼「垃圾」以牙還牙。
「神作」,凌駕於其他作品的存在,是當今最霸道的比喻。
用來形容的詞彙其實很多,它們能精準地描繪事物的形象,為何大家依然習慣用滿天神佛來做比喻?最直接的原因是方便。畢竟神佛都透過典藉,在我們腦海烙下某種印象。用祂們來比喻事物,大概都會明白。
例如近年常見的「佛心之作」,大家都明白佛祖的固有形象就是慈悲、對眾生慷慨。所以「佛心」其中一個用法,便是用於比喻作畫精緻的賣肉動畫、漫畫,白給觀眾一場視覺享受。手遊開局三十連抽,「佛心」。
至於鬼滅,真的能戴起這頂高帽嗎?鬼滅的鏡頭、劇情、人物塑造、深度,真的達至神位?
鬼滅的節奏明快,本是取捨後的成果。能像鬼滅般刀劍交鋒不斷的作品不常見,但又有多少作品願意委身於正邪對立,雙方不問因由地交戰?確實,劇情簡單未必會降低閱讀、觀看的體驗,但鬼滅要位列「神」席,起碼要在全方位上都值得其他作品仰望。
更何況鬼滅明明就有缺點。
林彥邦採用動漫一詞來描述鬼滅的載體,引來鬼滅支持者恥笑。究竟林是分不出兩者,還是單純打錯字,前文後理推敲能得出答案。不過鬼滅的「神作」銜頭究竟屬於動畫還是漫畫,支持者反倒沒有共識。
動畫黨根本就嫌棄漫畫醜陋,所謂「神作」是指鬼滅的動畫。不少漫畫黨則欣賞當中鮮少出現的水墨風格,認為「神作」是為動畫提供骨幹的漫畫,其他製作公司接手,都會上升至現今的高度。試想像刊登一篇《鬼滅— 看漫畫版?不了!》,支持者絕對會扭打成一團。
鬼滅這把傘下滿佈分歧,支持者總是保持家醜不出外傳的態度,先聯手打死外人。難為反對者背負「逢紅必反」這種標籤爭論,不同的支持者竟然以動畫、漫畫兩個維度進攻,有事便割捨手足。況且林的投訴主要在於劇情上,動畫還是漫畫依舊會中彈,在中學只會扣零點五分的錯別字,豈能叫林退回重作。
當然本文的意思不是要將竹竿掃向鬼滅支持者。畢竟人間的漫畫就是有期數、截稿日需要追趕。沒有無限的時間創作,當然會有取捨。要是它能滿足特定觀眾的某種面向,有人喜歡哲學問題、有人追求觀能體驗,只要它能滿足其讀者,自然會被打高分。
不過,本文還是奉勸鬼滅的支持者應該忍讓反對者。反對者當然擁有資格表達不滿,因為他們沒有口味上的選擇權。
我面對討厭的鬼滅霸權,究竟是要割捨還是掙扎?
社會上聲稱有宗教自由。最理想的狀態下,信徒逐一參詳經典,說不定能頓悟出些許道理。不過現實的宗教都具備排他性,就例如所有一神教都不準信徒敬拜別神。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所以現實中,自由往往是建立於閣下在私人的空間活動,當閣下踏進別人的生活圈,禮儀上就該乖乖閉嘴。
想知道產屋敷一族的十個秘密嗎?我可不想知道。可惜無論我作出什麼決定,相關的文章依舊反覆出現。寄生在社交媒體的內容農場,甚至乎社交媒體本身就是為資本服務。沒錯,可能至今通通是我的錯覺,其實從未有鬼滅的支持者吹捧鬼滅為神。不過內容農場還是會持續用鬼滅滋擾我,因為時下話題最容易吸引人按下專頁。曾經為我服務的媒體正對我的生活圈展開反噬。
如果反對者是神經過敏,支持者絕對是神經大條。香港人明明歷過BRIAN CHA的惡夢。在不影響創作者的廣告營收下,閣下根本沒方法在YOUTUBE上避開BRIAN。鬼滅支持者有自己的討論區,作為大多數甚至可以捉住身邊的動漫朋友攀談,何必要擠進反抗鬼滅、反抗主流意見的小火爐中。
「KEVIN明白嘅,唔鍾意咪QUIT YOUTUBE囉。」
連販賣正能量的激勵講師都教KEVIN離開YOUTUBE,原因是資本充足的一方將打算持續推廣。在踏平反抗者的言論空間前,它們不會停止邁步。
躲避BRIAN只需要QUIT YOUTUBE,躲避鬼滅的狂潮可能需要QUIT IG、QUIT FACEBOOK、唔番工、唔出席家庭聚會…,總而言之,離開世界。
老實,於我而言,鬼滅之刃的動畫和漫畫都挺有趣,但當狂熱的支持者為它冠上「神作」之時,我充分感受到作為廢老的滋味。
當我被現實迫至大廈邊緣,我應該挺身質疑眾人的信仰,還是接受通通都是時代的眼淚?
如果有高呼「神作」之名的鬼滅信徒出現,這些不允許他人抱怨的傢伙大概會警告我:
「跳樓還跳樓,唔該揞埋個口。」
文章:燒餅
繪圖:K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