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irl with All the Gifts (2016) (港譯《創世魔劫:喪屍圍城》)是一部繼承了一些由George Romero開創的喪屍片傳統,且與之形成某種對話關係的喪屍電影。
George Romero從他的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開始的整個活死人系列都充滿了對種族主義和父權婚姻家庭的批判與顛覆,並且在反覆模糊人類與喪屍之間界線的橋段中逐漸形成了一種對人類屬性和未來命運的拷問。在活死人系列中,兒童/嬰兒絕不會像韓國喪屍片《屍速列車》(2016)和《屍速列車:感染半島》(2020)裡那樣被拯救而成為人類末世的希望,從而緩解了觀眾的焦慮,將世界仍會有可能按照既有的方式延續下去視為理所當然的解藥。
活死人系列最直接要批判的就是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人類存在方式,最突出的就是對父權婚姻家庭的批判(還包括對種族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批判)。兒童是被父權婚姻家庭視為最重要的延續和再生產媒介,因而兒童在活死人系列中也成為對父權體制及其自我延續之想像最大的顛覆。於是在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中,咬死父親殺死母親的是變成了喪屍的女兒,一手終結了這個典型的中產異性戀婚姻家庭;在Dawn of the Dead(1978)中,懷孕的女主角雖然逃出生天,但也只是去往更多未知和危險的境地,完全不是一個可以寄予希望的結局。
不少喪屍片也繼承了這一傳統,例如改編重拍的Dawn of the Dead(2004)比原作更突顯了藉兒童衝擊父權的特色,丈夫留住屍變的妻子只是為了要她肚子裡的嬰孩,而喪屍嬰孩的誕生則是給這個父權延續的幻想予以致命一擊;又例如28 Weeks Later(2007)中的兒童雖然被救,但也正是這個得救兒童身上隱藏的病毒使得屍變擴散到全球更廣泛的地域,變相促成了世界的毀滅。
(以下含微量劇透)
從喪屍兒童作為現有體制之巔覆者這個意義上,The Girl with All the Gifts完全繼承了這個傳統。電影的主角Melanie是一個具有喪屍屬性的異種兒童,但奇蹟地仍保留了思考與共情能力,被軍方從小囚禁在實驗室成為疫苗製作的材料。她在與軍方委派的教師Ms. Justineau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對她產生了感情,並因此在隨後發生的喪屍入侵之後,一直跟隨在軍方僅存的幾個人(包括Justineau)身邊,用其特殊的能力保護協助他們。但電影講的並不是一個異種喪屍如何成為人類忠心的朋友,幫助人類生存下去的故事。
具有不同程度人性的喪屍在George Romero的活死人系列中也出現過,例如Day of the Dead(1985)中被科學家馴化的喪屍,以及Land of the Dead(2005)中有一定智能開始集體行動的喪屍。這種人性化的喪屍的出現不僅是模糊了「我們」和「他們」的界線,也是提出了關於未來應該如何的哲學問題。將他們異己化並隔絕、工具化甚至滅絕(就好像我們時常對待不同種族、族群和物種的那些方式)自然是對人類來說最簡單易行也可以輕易用正義光環進行包裝的做法,但這樣的我們和為了生存而吃人的他們又有何不同呢?在Land of the Dead中,主角叫停了對一群尋找自己生存土地的異種喪屍的攻擊,示意他們安全地離去,留白了一種有關共存的想像,雖然這種「共存」從各方面來看都是脆弱不堪的。而在The Girl with All the Gifts中,這個有關未來的想像則是進一步質疑了被假設的主體——只有人類(我之物種/族群)的未來才是未來嗎?
(以下劇透警告)
當軍方科學家Dr. Caldwell對Melanie「曉以大義」,希望其自我犧牲為製造出供人類使用的喪屍疫苗接受解剖時,Melanie首先詢問了對方喪屍從科學上算不算一種「alive」的狀態,得到了肯定的答覆。當觀眾都在期待她會出於對人類(一直以來)的順服和對Justineau小姐的感情而答應獻身時,她卻在短暫思考後反問:「那麼為何必須是我們被犧牲來拯救人類呢?」隨後Melanie以她自己的方式「拯救」,或者說轉化了世界,除了留在密封實驗室內的Justineau以外,全部的人類都在以空氣傳播的新型喪屍病毒下變異,以另一種形式繼續活在了世上。
在影片的最後,Justineau像影片開頭那樣教著一群變種喪屍兒童讀故事,但這絕不是代表著所謂人類之未來希望的結局。人類和變種喪屍之間的權力關係徹底被倒置了,開頭被囚禁的是喪屍兒童,結尾被囚禁的卻是人類,而這也很難被理解為一個喪屍被人類馴化從而延續人類文明的前景。在Justineau死後(或者她在未來也可能選擇喪屍的永生方式?),當下意義的「人類」就會滅絕。延續著生存和未來之希望的主體不再是人類,而這種未來的延續也不再以父權體制和婚姻家庭為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