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嶼山P1公路工程 擬海岸公園旁填海 環團斥毀白海豚棲息地

大嶼山P1公路工程 擬海岸公園旁填海 環團斥毀白海豚棲息地

(獨媒報導)政府發展東涌新市鎮,擬建全長約12公里的大嶼山P1公路,其中大蠔至欣澳段的環評工程項目概要的公眾諮詢將於後日(1月1日)截止。環保觸覺及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指出,政府在本月公眾諮詢開展前,才首次公佈正研究於接近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屬中華白海豚夜間重要棲息地的位置,進行約15公頃填海工程,呼籲市民於諮詢截止前表達反對意見。

批大嶼山「填海馬拉松」 海豚回歸無期

環保觸覺研究主任劉加揚指出,政府於2017年公布的《可持續大嶼藍圖》中,建議興建大嶼山P1公路,惟從未提及工程項目涉及填海。土木工程拓展署本月公佈工程項目簡介,首次披露將研究於介乎大蠔交匯處與深水角之間、與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相距約150米處,進行約15公頃的填海工程,當中涵蓋中華白海豚的過往出沒熱點。

劉加揚指出,府接二連三在該水域進行港珠澳大橋、屯赤公路、機場第三條跑道、東涌新市鎮等填海工程,形容為「填海馬拉松接力賽」,令海豚難以回家。他亦指出,P1公路將連接大蠔灣至現時青嶼幹線收費站附近,與現時北大嶼山公路幾乎重疊,而後者仍未飽和,故對是否需要興建P1公路有保留。

無標題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麥希汶(中)

大小磨刀海岸公園有海豚出沒 具生態重要性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麥希汶表示,雖然港珠澳大橋工程令被大嶼山的海豚數目創新低,惟漁護署的聲學監測仍在2017年下旬至2019年期間,錄得至少有36晚有海豚在夜間使用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她指數字雖不算高,但「唔代表冇海豚使用」,認為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仍屬海豚夜間的重要棲息地,其生態重要性不容忽視。

麥希汶批評政府「先破壞後補償」的發展方針,指出北大嶼山水域已無更多空間填海,而過往填海工程的生態補償措施仍未全部落實,政府應先待所有保育措施落實並證實有效,包括將於2023年落實的三跑補償措施,才評估P1公路填海工程的影響。

環保觸覺創辦人譚凱邦亦批評,政府為一個填海工程而設的生態補償措施「可以被第二個工程推翻」,促政府「係時候停一停(填海工程)」,以保護海洋生態。

港大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外務副主席賴靈曦指,填海工程除會令大小磨刀海岸公園水質變差,工程噪音亦影響海豚棲息,並威脅本港的生物多樣性。她呼籲市民踴躍參與公眾諮詢,表達反對填海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