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灣仔區議會昨日(12月29日)舉行撥款及常務委員會,會上通過灣仔區議會發出的表格,在性別一欄除「男/女」選項外,加入「其他」選項。有跨性別人士及性別流動者在會上分享,性別一欄只有二元選項,容易引致尷尬及歧視情況,如加設「其他」選項,將能感受社會的接納和支持,可以最真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性別。
國際特赦組織:跨性別人士應免受歧視
書面動議「灣仔區諮詢表格性別引入第三選項」由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提出,她盼區議會能踏出第一步,讓社會不再迴避討論「性別」。會上邀請了三名嘉賓分享現時跨性別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況。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項目經理林祖明發言指,其組織已去信全港18區區議會,望能推動表格中設第三性別選項供跨性別人士選擇。他認為,現時政府只視「男/女」作合法性別,做法剝奪第三性別人士的權利。林祖明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訂明,每人不應因其性別而遭到歧視,跨性別人士應免受歧視及標籤,以及擁有與二元性別同等的權利。
二元選項令跨性別人士焦慮
性小眾友善組織PrideLab總監陳翠樺是跨性別人士,到性別認同診所已有三年半時間。他指因未能符合更改身份證性別的規定,故身份證上的性別仍為女性,但以男性身份生活已有三年。
陳翠樺指,每當看到表格上性別欄目只有「男/女」選項時,會感到掙扎及焦慮,若填寫「女」,會被稱呼為女士或小姐,但因其外形不符合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很容易被質疑,引致尷尬,對方可能會多次道歉,而在公眾場合的話亦會引起在場其他人注視。他認為若加設「其他」選項,將能感受到社會的莫大接納和支持,選擇以最真實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性別。
生理性別與性別表達有別 引致不友善對待
性別認同為性別流動的羅小風,其性別認同不在「男/女」二元框架下。她的生理性別為女,社交性別為男。羅小風指由於生理性別與其性別表達有分別,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少困難,例如早前到運輸署更改駕駛執照時,其身份證性別為女,但她外表較為男性化,引起職員的不友善對待。
羅小風認為對性別流動者來說,只有二元選擇會為他們帶來心理壓力,及引致誤解和歧視。她又指世界上已有逾10個國家承認第三性別,如澳洲、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她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應該具備國際視野,在表格中多加一個選項,識別性小眾的身份。
區議員陳鈺琳表示支持動議,她詢問在場嘉賓,在香港是否很難更改性別。陳翠樺回應指,香港現時並沒有清晰界定第三性別,若希望更改身份證性別,首先須到性別認同診所,進行一系列真實生活體驗。他指,過程順利的話至少也需要兩年時間,其後亦需進行荷爾蒙治療,而手術效果不能逆轉,須摘除生殖器官;完成這些程序後,取得醫生紙才可到入境處更改性別,強調若達不到任何一個要求就無法更改性別。
委員會主席羅偉珊認為,應尊重每個香港市民的性別自主。動議最後在6票贊成、0票反對,及林偉文、李碧儀棄權下,獲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