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民研早前進行調查,港人對香港市民身份的認同,發現「香港人」身份的各項指標均錄得明顯下跌,「中國人」的重要性評分更創一2008年有紀錄以來新低。
調查在10月7至12日進行,以真實訪問員隨機抽樣訪問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成功收回1,009個樣本。在各項身分認同感中,按次序排名為香港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10分為滿分,「香港人」的分數為8.3分,較半年前即今年6月時調查下跌0.3分,為2017年6月以來新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則為5.2分。
「香港人」身份指標明顯下跌
在各項身分重要性中,按次序排名為香港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香港人」的分數為7.3分,較半年前的調查明顯下跌0.4分,其餘數字未有明顯變化,「中國人」的重要性評分則為5.4分,評分創2008年12月有紀錄以來新低。
在身分認同指數中,即按個別樣本的認同感評分和重要性評分的幾何平均數乘10,按次序排名同為香港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香港人」的認同指數為79.5分,中國人民共和國國民為46.8分。
而在「香港人」和「中國人」身分對立比較中,自認為廣義「香港人」的為69%,較半年調查下跌7%,自認為廣義「中國人」為29%,較半年前明顯上升5%。
鍾劍華:八十年代個個都認自己係中國人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稱,身為六十後,小時候沒有「香港人」的概念,指該概念在70年代才開始形成。他提到,1982在中大唸書,中國女排在世界錦標賽奪得冠軍,校內宿舍更有一張寫有「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的橫額,「八十年代嗰時個個都認自己係中國人」,但女排在上屆奧運輸波,香港的網民則興高采烈,「呢個轉變,好值得有政治話語權的人思考。」
鍾劍華又認為,政權越刻意加強「中國人」的身份,最後只會錄得和政權想要的結果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