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科大學生周梓樂死因研訊今(17日)踏入第20天,由時任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麥凱鈞作供。麥指周梓樂的電腦掃描結果顯示,其腦部的創傷最嚴重,出現顱底骨骨折,曾為他進行開腦手術,將顱骨移除降低顱內壓。被問及若早10分鐘送院,周梓樂的情況會否不同,麥凱鈞指分別不大,據經驗及數據,周梓樂墮樓一刻的創傷,已能預視在14天內的死亡率超過八成半。
顱底骨骨折及顱內壓高 接受開右腦手術
時任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現任顧問醫生麥凱鈞供稱,周梓樂經急症室醫生檢查後,於去年11月4日凌晨2時37分接受全身電腦掃描,顯示他出現嚴重頭顱創傷,包括顱底骨骨折,兩邊腦有廣泛性出血;而且顱內壓高,並有「腦疝」即腦向左移的情況。另外,周梓樂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為最低的3分,雙眼瞳孔對光沒有反應。由於周梓樂同時亦出現氣胸,醫生先為他放氣。
為降低周梓樂的顱內壓及清除血塊,有醫生於凌晨4時21分為他進行右邊開腦手術,將右邊顱骨移除,及將壞死組織取走,期間有用強心藥維持他的血壓。
完成手術後,周梓樂被送往深切治療病房,當時他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仍然為送院時的最低3分,右眼瞳孔維持5毫米、仍然反應遲緩,並出現凝血性功能障礙,以及血小板減少。翌日11時,醫生再為周梓樂進行腦部電腦掃描,顯示出現新的積血。
出現新積血 為監察顱內壓再開左腦
麥凱鈞見周梓樂左邊頭皮有腫脹及左大腦半球水腫,同時亦須監察其顱內壓指數,故於11月5日下午3時為他進行左邊開腦手術,將左邊的顱骨亦移除,並穿透顱內血管進行超聲波,而骨科醫生亦緊接完成盤骨固定手術。手術後周梓樂的顱內壓維持在60汞柱毫米(mmHg),遠高於正常的22汞柱毫米(mmHg)。
情況轉差 醫生指用「最後殺手鐧」
至11月6日凌晨2時,周梓樂的顱內壓急升至100汞柱毫米(mmHg),瞳孔亦擴大至7毫米,醫生於是為周梓樂注射高劑量麻醉藥治療,麥凱鈞形容「做咗最大力度治療,係最後殺手鐧」。醫生於是告知周梓樂父母其情況差劣,直至11月8日清晨6時23分,周梓樂一度出現心臟停頓,同日8時09分證實死亡。
預視14天內死亡率逾八成半
麥凱鈞解釋,頭顱創傷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為受傷當刻出現的骨折,而繼發性則為後期的出血等,「如果原發性嚴重,會預視到繼發性都會嚴重」,而周梓樂的情況正是如此。他又指據經驗及國際數據,預視到周梓樂在14天內的死亡率超過八成半。
死因研訊主任問及若早10分鐘將周梓樂送院,情況會否不同,麥凱鈞指分別不大,死亡率亦是相同,因創傷時已決定,而即使存活,亦有超過九成機會會變成植物人。
案件編號:CCDI-932/2019(DK)
周梓樂死因研訊 第二十天:
墮樓過程少於一秒 醫生指短時間內未必能作本能反應
法醫推斷移動的頭部撞向硬物 體內沒有催淚彈物質惟可能解剖前流失
法醫馬宣立不排除被襲與墮樓傷勢位置相同:無話無可能嘅,但要好plan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