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擬改劃馬鞍山郊野公園邊陲多塊綠化地帶土地,發展公營及私營房屋,諮詢期於本周三(12月16日)完結。多個環保團體實地視察,指出改劃範圍與郊野公園僅相隔一條單線行車路,部份工程範圍更與郊野公園界線重疊,將破壞生態,為發展郊野公園邊陲開啟先例。一眾環團反對改劃,同時要求政府優先發展棕地。
建公屋及私樓 8環團聯署反對
城規會於10月宣佈修訂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涉及改劃7幅綠化地帶土地的用途。其中3幅土地將發展公營房屋,預計提供6,180個單位,容納17,310人;1幅土地發展私營房屋,提供1,040個單位,容納3,120人,而此地正位處有數十年歷史的馬鞍山村。另外3幅土地,則會興建泵房、小學、配水庫,以配合房屋發展。
長春社、綠領行動、綠惜地球、綠色和平、環保觸覺、創建香港、香港觀鳥會及Trail Watch共8個團體發表聯署,反對改劃該7幅綠化地帶土地,斥政府藉此將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的計劃「暗渡陳倉」,呼籲市民於周三限期前去信城規會反對。
圖中左邊為擬建私營房屋的範圍,中間為單線行車的馬鞍山村路,右邊已是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
與郊野公園僅「一路之隔」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根據資料推算,改劃範圍與郊野公園的最近距離不足15米,現場所見更是只有「一路之隔」,僅相隔一條單線行車路。吳指出,2013年至今有24幅綠化地帶土地申請改劃發展私樓,當中最接近郊野公園的為大窩坪發展項目,相隔約70米,而今次改劃則不足15米,非常接近,如通過將開壞先例。
吳希文指綠化地帶有緩衝功能,分隔市區及郊野公園,保護生態。他指出,改劃範圍內有成熟的樹林,有樹木生長至10至12米高,樹林結構複雜,提供多元的生境,有助維持生物多樣性。此外,改劃範圍內有被列入「香港稀有及珍貴植物」的黏木,如發展將受影響。
施工範圍直逼郊野公園界線
根據規劃署文件,擬建配水庫的選址與郊野公園相距10米,但吳希文指「魔鬼在細節」,10米緩衝範圍內會進行斜坡工程,即實際施工範圍比配水庫選址大,十分接近郊野公園界線,部份甚至重疊,可見工程其實緊貼郊野公園。
改劃範圍內的古蹟亦受影響。該處為馬鞍山礦場遺址,有屬二級歷史建築的礦洞,及屬三級歷史建築的選礦廠及信義新村。吳希文表示,發展計劃雖不會直接影響這些古蹟,但在它們周邊進行打樁等工程,將影響其結構,批評當局至今沒有評估施工對古蹟帶來的影響。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指出,土地專責小組於2018年展開「土地大辯論」,超過八成市民支持發展棕地,要求發展局局長「唔好走數」,著力發展棕地。朱指本港有1,500公頃棕地,足夠滿足房屋等不同需求,發展天然資源應為最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