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鞍山村】礦工二代:我覺得馬鞍山精神取代到獅子山精神

【馬鞍山村】礦工二代:我覺得馬鞍山精神取代到獅子山精神

圖片來源:旅發局

(獨媒報導)政府擬清拆部分馬鞍山村寮屋區,改建為私人住宅。昨日已是馬鞍山村村民連續第四個星期擺設街站,至今收集了逾千個市民聯署。從早上九時開站,到了午飯時間,村民高先生和王先生仍不願吃飯,「我唔肚餓呀」、「我都唔係好肚餓」,繼續在村口街站呼籲行山人士聯署反對改建計劃。高先生細讀馬鞍山村的礦場回憶,「呢個係馬鞍山精神,我覺得可以取代到獅子山精神。」

58歲的高先生是馬鞍山村土生土長的礦工二代,他的父親去年離世,曾是礦工中的「炮王」,即爆破員。高先生兒時在山頂讀幼稚園、小學,指馬鞍山村滿載回憶,認為除了沒有原居民的身分外,馬鞍山村與圍村沒有分別,因與左鄰右舍的關係非常和睦,「(礦工)第二代成日一齊玩,假日就一齊通山走、游水,就係咁度過童年。」同是礦工二代的63歲王先生,笑著指住高先生附和:「我睇住佢出世架!」

20201214_074037

若改建計劃通過,馬鞍山村將被滅村,用作興建私營房屋。高先生不願馬鞍山礦場及礦村歷史就此消失,「獅子山精神講堅毅、刻苦、耐勞,不過係虛構嘅(源自電視劇),但係馬鞍山歷史,我覺得係真實嘅。」高先生見證馬鞍山的興衰,他指由最初由一個荒島、貧窮孤立,到最鼎盛時有5,000多人居住,形成馬鞍山村,「完全不假外求,全部靠自己、靠互相幫助。」

高先生認為父親的人生體現了刻苦耐勞的精神。高爸爸當礦工時全年無休,返工前返工後都是拿著鋤頭去開墾田地,或到沙灘打撈沙石用作起屋。礦場於70年代結業後,高爸爸有份興建地下鐵,後來則賣豆腐花。有一件事,高先生指他不會忘記。他曾在大熱天時,駕車回家吃午飯途中,看見父親身穿白色長袖恤衫,沒有扣上鈕扣,沿村路擔著豆腐花到山下賣。膚色黝黑的父親滿身大汗,高先生問:「爸爸,不如我車你落去吖?」父親一口拒絕:「唔得。」因為豆腐花在車上一晃,就不成形,無法賣了。

DSC_1678

擔挑一邊是豆腐花,一邊是碗。高先生留意到,擔挑以布麵粉袋包住,墊在父親的肩膊,「左膊轉右膊,佢轉膊嘅時候,我見到嗰塊布有血。」高先生的聲調低沉下來:「轉膊嘅時候,個膊頭有一個五蚊銀大嘅皮,刮到變曬鮮紅色。」他頓了頓,「我好敬佩佢,但亦都好痛心,呢種堅毅我呢世都會記住。」高先生相信:「呢個係馬鞍山精神,我覺得可以取代到獅子山精神。」

綠化地帶建房屋 憂開先例陸續有來

擺設街站途中,高先生和黃先生有聽到反對聲音如「你呢到都係得嗰10零戶,你哋唔好阻住政府發展啦!你地快啲搬啦!」、「邊有影響郊野公園呀?畀少少人哋住啦!」聽到類似意見,他們直言感到難過,「如果起公屋,犧牲少少村民,可以幫到咁多人,我哋願意。」他們又認為,在綠化地帶興建房屋,將失去其作為市區和近郊發展區界線的緩衝作用,「先例開咗之後,將來陸續有嚟......」

DSC_1676

「理性咁講,我都預咗保唔到,因為今時今日嘅政府,我唔覺得佢會聽我哋市民講。」高先生認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16號之前做申述,他希望城規會願意聆聽市民的意見。「如果唔咁做嘅話,我驚我百年歸老時同老豆講我保唔住我嘅家......要盡力,否則會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