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教大調查指港人對難民態度趨正面 學者:自身人權受脅 增同理心

教大調查指港人對難民態度趨正面 學者:自身人權受脅 增同理心

左起為教大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研究助理蔡鳳儀、助理教授伍鳳嫦、講師章舜源、香港研究學院高級研究助理黃冠能(教大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提供圖片)

(獨媒報導)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一項每兩年一度的調查顯示,港人對難民的態度轉趨正面,受訪者支持容許留港5年以上的難民工作,及在港出生的難民子女獲得居留權的比率,均錄得顯著上升。教大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伍鳳嫦表示,去年6月爆發反送中運動後,政府沒有處理社會矛盾,甚至將之加劇,港人感到人權受到威脅,因而對難民產生同理心,她呼籲政府與大眾展開真誠對話,重建市民信心。

負面印象減 支持難民工作、居港增

此項研究過去分別於2016年2018年進行,今次為第三次。教大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今年4月6至23日,以電話訪問1,002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本港居民,當中44%受訪者表示沒有政治傾向,32%表示屬民主派,屬建制派及本土派的則分別有10%。

調查問到受訪者對香港的尋求庇護者及難民所持的態度,74%表示中立,比率較2016年(64.4%)及2018年(64.1%)上升近一成;持正面態度的受訪者為6%,持負面態度的為16%,後者於2016年及2018年均錄得26.8%,今年下跌逾一成。

對於尋求庇護者及難民的印象,與過去兩年調查同樣,最多受訪者選擇「假難民」(61%),但同時「他們在香港生活了很長時間」比2018年上升11%,至排名第二(55%);「政府沒有提夠資源支援難民」亦由2018年的38.4%,上升至今年的44%。

有51%受訪者認為自己不了解難民議題,較2018年微升1.5%;認為自己了解的受訪者則有42%,較2018年下降約4%。對於有否留意媒體上有關難民的報導,多達43%受訪者表示大約每個月留意一次,比2016年(30.5%)及2018年(38.1%)大幅上升。

解決難民問題的政策方面,最多受訪者選擇的是逮捕蛇頭及人口販賣集團,有63%,與過去兩次調查相若;支持容許在港逗留5年以上人士工作的受訪者則由2018年的33.9%,大增至45%。此外,多達61%受訪者認為在港出生的難民子女應獲得居港權,比2018年上升近一成。

無標題
(資料圖片)

逾半人指香港正處於人道危機

調查亦問及受訪者對香港人權狀況的看法,最多受訪者認為香港正面對的人權問題是言論自由(17%),隨後是警權過大及政治自由,分別有10%。此問題沒有提供選項,於2018年調查中,並沒有受訪者提及警權。

今年的調查特別問到受訪者是否同意香港正處於人道危機,有51%表示同意,39%表示不同意,10%表示不知道、難講。

學者籲政府展開對話 消除港人擔憂

教大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伍鳳嫦表示,調查結果反映港人對難民的看法有正面發展,她認為與媒體報導增多有關,但同時指出,主要原因是去年6月爆發一連串社會運動,政府沒有真誠處理與市民的矛盾,不能維持有效管治,許多港人感到人權受脅,甚至意識到有一日自己也可能成為難民,事實上亦已有人流亡,因此港人不只同情難民,更產生了同理心。

伍鳳嫦指,研究團隊認為社會需要理性、開放的對話,在公民教育而非國民教育的配合下,討論如何保障各種人權,消除港人擔憂。團隊亦呼籲特區政府與中國政府,以具建設性及真誠的態度與大眾展開交流,重建與香港市民的信任,恢復社會正常運作及公眾對國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