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上周裁員40人,招牌節目《新聞刺針》全組被裁,中國組全組請辭抗議,這是新聞自由的又一個警號。
40人是怎樣的概念?這是獨媒的全職職員人數的五倍。
一個好節目,一隊好記者,始終需要大量資源,作為普通讀者或許並不意覺。擁有巨額資本、大老闆擁有的傳統傳媒,一聲令下,便把看不順眼的員工及節目給裁掉。
在資訊泛濫的年代,我們或許很快便會忘掉《新聞刺針》及中國組等優質節目,但我們失去的,會是十分之多。
大家能夠做的,便是在崩壞的年代,繼續努力前行。
區選一年
區議會選舉一年,一年過去,區議會怎樣了?
我們會繼續刊出「區選一年」專題,最新一篇是《三個出櫃區議員:在日常中,讓社區看見性小眾》。香港社會對同志的氣氛已有改變,誠如沙田區議員、社民連岑子杰說:「同志友善唔係講緊支持同志、支持乜嘢,而係你明白到你身邊就係有同志,咁就OK。」
專題亦訪問了四名在今年被取消的立法會選舉中,被裁定不符參選資格的現任區議員,他們如何看目前的環境?首兩篇分別是中西區區議員梁晃維及南區區議員袁嘉蔚。
「區選一年」專題可見此。
《埔報》、《新仙出爐》出版第一期
社區新聞計劃支援的社區報,上月合共出版了四份社區報。首先是大埔《埔報》及黃大仙的《新仙出爐》分別出版了第一份刊物!兩份社區報的封面故事,分別是探討大埔擬建廣福行車橋,以及黃大仙深宵交通問題。
#埔報 第一期:
多年塞車問題初現曙光?探討增建廣福行車橋的成效
專訪︱「暴動」真相
穿越百年富善街
疫情下的生存藝術
與街坊維繫的「德國廚房」
#新仙出爐 今期內容:
樂富竹園應增設通宵巴士?
垃圾筒現採樣後棉花棒 居民質疑全民檢測成效
黃大仙區黑點處處 路人行過心驚驚
黃大仙有個契爺?
超市和便利店不會告訴你的事 「奶」都有得分「真」「假」?
《馬聞》、《杏人茶》實體版回歸
疫情關係,部分社區報推遲印刷實體版日期,其中《馬聞》第9期及《杏人茶》第3期實體版於上月出版!
#馬聞 相關報導:
半截超級單車徑12年建60公里 屯馬直通線 靚景6小時
區內人口增加 交通規劃現隱憂
錦暉苑入伙 社區配套忽告急
「疫」境求生 頂硬上
看海、吹風、摸蜆、釣魚、打牌、燒烤各適其適 區內唯一漁村:渡頭灣
【網上獨家】Hair13 專訪: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網上獨家】居家保健——刮痧DIY
#杏人茶 今期焦點:
東區海濱規劃及「易行城市」概念
臨床心理學家分享如何處理負面情緒
港島東野豬及鼠患問題
12月將有五份社區報出版!
本月則分別會有五份社區報的實體版刊出,分別是大嶼山的《大嶼小報》、大角咀的《角醒》、葵青的《葵青寶典》、油塘的《集油》及屯門的《屯敍》,當中《角醒》是首次出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