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疫」境求生 頂硬上

「疫」境求生 頂硬上

M Program 創辦人 Marco Lam。

撰文:李育樑、Gigi 
攝影:Frank Lam

新冠病毒自今年一月下旬武漢封城、引起港人注意乃至恐懼,開始了全城口罩的戒備狀態,至今已演至第三波。這八個多月的疫情,對馬鞍山不同行業店舖的影響如何?業界又可如何「疫」境求生?

R0001444
利安邨一個正在招租的舖位。

健身:被停業 資助吊鹽水

據馬鞍山唯一的健身中心 M Program 的創辦人 Marco Lam 表示,政府下令關閉健身中心期間,中心惟有轉為網上教學,多講些理論,但終究不能糾正學員的動作。M Program 的收入主要來自收取會員費,健身中心關閉,M Program 也主動地延遲會籍的限期。

雖然雅濤居商場業主有減租,也得到政府的資助,但遠不夠補貼成本。Marco 歎息,健身業界在疫情下是被忽略的一群。首先,這個業界未有清晰的界定(瑜伽導師,舞蹈導師也應是業界一員),而這一點,就連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議員也不為意。這位議員在處理業界在疫情下的所求時曾說:「唔係抗疫,我都唔清楚業界原來有咁多人。」這句話令 Marco 哭笑不得。

對於被停業,Marco 感到無奈。他認為其實可容許一對一的訓練,或是限制訓練人數。很多學員習慣了專業器材輔助的重力訓練,定時運動也有助保持健康。

防疫方面,M Program 會提供手套、酒精搓手液給會員,在地上框起界線,鼓勵會員有適當社交距離;並建議學員帶口罩,以及可以分隔嘴巴與口罩距離的膠質產品,令到呼吸更舒服。

2
健身中心的器材被框起,讓會員使用時可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

理髮:最低潮 日入只一千

Hair13 理髮舖從福安商場搬到現址馬鞍山中心,負責人 Dino 及 Wing 是在疫症爆發兩個星期之前簽約的。他們慶幸那時就已簽約,否則,未必會有勇氣搬店。客量減少,他們現在頂多硬着皮繼續經營理髮店吧。

馬鞍山中心業主南豐發展,年初時曾減過兩次租,後來就沒有了;Dino和Wing表示理解,畢竟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完,長貧難顧。他們粗略估計,生意比疫情前減少大概四到五成。疫情第一、二波還好,第三波就在社區內發生,街坊危機意識重,客人稀少。在最差的日子,營業額曾經只有 $1,000一日。後來,有熟客鼓勵及幫助他們成功申請到政府的資助,略解燃眉之急。

2 (1)
Hair13 負責人,Wing(左)與 Dino(右)。

不過店還可以捱多久?Dino 和 Wing 都不知道。靠減價招徠客人?很難吧?幸好,有些熟客知道他們的苦處,會要求更高價的服務,如電髮染髮等。

其他自救的方法,就是使用即棄毛巾代替可重用的毛巾────雖然不環保,但疫情下,這樣的安排可確保顧客對安全衞生有信心。對待員工方面,Dino 及 Wing 沒有減人工,但因為員工是抽取佣金的,收入也難免銳減。

6
Hair13 改用即棄毛巾,以安顧客信心。

食店:有堂食 多過半生意

而受政府朝令夕改政策所「惠」的飲食業,據 We Go Mall 商場內的 Blue Birds Kitchen 老闆 David 說,連堂食,生意額大概是平常的四至六成。雖然這西餐店因應疫情,早已推出中式住家餸外賣晚餐,部分低至成本價,頗受歡迎,但因缺人手外送,自取的外賣生意只佔三到四成。雪上加霜的是,這段期間,食材成本加了約一成半。業主是有減租,卻只3次,政府的資助,亦屬杯水車薪,只能期望疫情早點完。

這盼望,不知何時才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