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當選了一周年。
客氣感謝的說話不再多說,想說說過去近11個月議員生涯的體會。
上任當初, 一直在想要怎樣看待一個得來不易、任重道遠的身份。自我被襲擊以來,幾近肯定屬於自己的「人血饅頭」會令選戰產生變化,但剎那間的政治熱衷,要延續至少四年的社區內,一時三刻卻不知如何轉化。我記得當時與另一位當選議員說:「是機會讓我們重塑區議員的角色。」我就嘗試開始了這個實驗之旅。
這個實驗是什麼?就是挑戰傳統大眾對區議員的想像。區議員是否一定要「派嘢」?是否要「搞旅行」?另一邊箱,區議員又是否需要全部會議都參與,是否對政策無所不知?對任何事都無所不曉?
我暫時不能說自己做了什麼,或已經成功做了什麼,因為這實驗仍在準備中,2020年全年發生疫情,新議員來不及適應新工作就要上陣。整年都「不正常」,至今四波疫情令各社區都陷於緊張及分散的狀態,是前所未有的。我估大多有資歷的區議員(即至少做了一屆)也認同,社區從未試過張力如此巨大,議員腹背受敵,前有病毒肆虐,後有政府無能、抗疫後知後覺,就真正有種「自己社區自己救」的現象。
再者,國安法來臨,隱形紅線彷彿在身上及口中纏擾,到底批評政府施政會否帶來刑罰,到今天仍沒有官員清楚回應;DQ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成為議會戰線的終點站,有多少議員同事還認同,議員戰線到今天仍有存在價值?
最後,來到社區,要不提供大量知識分享充權培育,要不爭取更多資源鞏固陣地貢獻地區,所謂「做得幾多就幾多」,在一個剩餘細小空間內,將各個有機生命體連結在不同崗位發揮功用,似乎是我當前最能夠做的事。
你問我實驗幾時開始?其實發生這麼多荒誕不經的事情,哪有時間去分析及仔細計劃,應付手頭工作及突發事情已經算是幸運。不過,最近團隊流行一個說法:「沒有plan就是最好的計劃」,其實我的實驗早已開始了,還進行得如火如荼,而我所預算的收成,將於2023年初發生,而如果那時候我還未被DQ或入獄,我望能親身到各個現場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