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全港基層爭取住屋權益聯會,由一班居住在劏房寮屋的街坊組成,關心基層住屋問題。林鄭在2019年提出了數項房屋政策,以下便是我們對於上述房屋政策的看法。
租金管制
特首曾在年初説過,目前公營房屋供應不足,估計約86,500個住戶需要長時間居住「劏房」,並面對沉重租金和其他不利的租務安排。有意見認為在欠缺適當租務管制下,任何由政府為租戶提供的援助,例如現金津貼,水電費補貼,都難以令目標租戶受惠。
雖然運輸及房屋局會於今年四月成立了「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研究針對「劏房」推行租務管制的可行方案,但是工作小組至今只是收集意見,現階段對於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八萬多戶的劏房居民來説,尚未見到任何實質的幫助,政府亦無承諾必定接納工作小組日後提出的建議,而工作小組所採集的意見亦未必真正反映到居民的實際要求,因此我們再次提出基層對於租務管制的具體要求:第一,租金加幅不可以超過通漲率;第二,租客要有優先續租權,不可無理不續租,除非租客破壞樓宇;第三,水電要設立獨立錶,或只可根據水務局和電力公司的價目來收費;第四,要立例監管地產中介費,不可隨意濫收中介費。
租金津貼
特首曾經提過比試行方式為輪候公屋3年以上並符合資格的一般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直到首次編派公屋為止,但至今仍然未有具體詳情,所以我們要求:第一,立即公佈實施詳情和時間表;第二,必須加入一人住戶的津貼,加快實施。
過渡性房屋
林鄭月娥曾在2019的施政報告中提及到過渡性房屋需要在未來3年來提供15000個單位,根據運輪及房屋局局長於2020年10月31日的局長網誌中提及到「現時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合共127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當中有1165個單位已落成」,可以見到所謂15000個單位的目標只是紙上談兵,空有計劃,但實際落成進度太慢,只有1165個單位,未能追上市民需要。同時我們對過渡性房屋有以下要求:獨立廚廁,獨立水電錶。希望加快落成速度的同時,過渡性房屋都需要有一定的質素。
洪水橋過渡性房屋,已經浪費了2-3年時間,仍然是雜草亂生,未開始動工,就算下年落成,原本士地的空置期約為十年,現在只剩不到7年時間,實在浪費,所以我們認為林鄭月娥過渡性房屋政策,完全不合格,希望來年2021年加快進度,於一年來可以完成過渡性房屋。另外請盡快大量興建公屋,長期解決民生所需,安居樂業,才是重中之重。過渡性房屋始終是過渡性的,未能長久使用,理當多建公屋,解決實際問題。
重建大坑西邨
政府於2018年施政報告曾提出支持平民屋宇有限公司進行大坑西邨的重建計劃,上月卻有消息指出政府將聯絡市區重建局推動重建。事實上,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自2016年提出重建,至今仍未落實計劃,政府一直沒有承擔監管土契責任,讓邨內有數百個單位一直丟空。
根據當時的重建計劃,大坑西邨重建後將會建成約5,200個單位,本會擔心由市建局介入重建,按深水埗區內重建土地最後建成私樓豪宅的情況,大坑西邨重建最終會淪為價格高昂的地產發展項目,有違當初租予低收入家庭的原意。本會建議政府使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大坑西邨土地,由房委會重建以出租公屋為主的單位,重建期間善用空置單位,作過渡性房屋之用。
收回棕土及粉嶺高爾夫球場作公屋發展
政府曾就長遠土地供應進行「土地大辯論」,棕地發展和收回高爾夫球場獲社會廣泛支持。近期政府公布仍要3年後才會收回並發展高球場約32公頃土地,其餘140公頃土地卻以象徵式地價續租作高球場,新界的棕土地更未有任何計劃。本會質疑政府上年齋講《收回土地條例》,卻害怕得罪囤地的地產商,任由新界土地空置。現時政府又開始重提「明日大嶼」計劃,實在是「向地產低頭,推窮人落海」。
與其推行時間長、高成本、最後興建豪宅的大型填海計劃,本會建議政府應真正大刀闊斧、捨難取易,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棕土和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屋。
剎停綠置居計劃
政府上年提出要重設房屋階梯,把原本落成的出租公屋,改以綠置居計劃出售,政府雖然一再指出不會影響公屋輪候,但今年公屋落成量僅有9,000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4年,近月推出的綠置居屋苑 (柴灣蝶翠苑及青衣青富苑) 的小型單位卻出現滯銷,反映綠置居不但未能達至原先騰空公屋的原意,更會佔用了原來興建出租公屋的土地資源。本會認為政府應剎低綠置居計劃,出租公屋可以一直流轉,出售綠置居只會令原來可建公屋的土地減少。
最後,聯會對於來年的施政報告有以下要求,長期目標,希望加快和增加公屋及過渡性房屋的落成量,短期目標希望政府於未來一年來就我們上述要求實際推出租務管制和租金津貼。
我們認為林鄭月娥上一年的施政報告中的房屋政策不合格,公屋建屋量不合格,大部分居民甚至輪候了7-8年都仍未上樓,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在房屋政策上快快快,公屋落成要快、過渡性房屋落成要快、租管租津推出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