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BLACKPINK辱華風波的啟示——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十五)

BLACKPINK辱華風波的啟示——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十五)

韓國人氣女團BLACKPINK(以下簡稱BP)近日捲入辱華風波。事緣中國小粉紅不滿BP成員在節目中化全妝、沒戴手套和防護帽就接觸大熊貓寶寶,展開鋪天蓋地的網絡攻擊,終令製作單位抽起有關片段。但餘波未了,韓國輿論界對於BP在專業人士監督下進行拍攝,仍遭猛烈批評,感到意氣難平。而且韓團被炮轟已非第一次,韓媒遂作反擊。

韓國《中央日報》便翻出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去年12月的Twitter文章,當中附照片一張,有一個不知是否為飼育員的女人,同樣「沒戴面罩、防護帽、手套」抱著熊貓寶寶笑開懷,擺明質疑小粉紅雙重標準。與此同時,韓國誠信女子大學徐敬德教授亦在IG貼出姚明多年前徒手抱熊貓bb的相片,並要求內地網民先學習如何理解和尊重別國文化。

中國市場龐大,垂涎這塊肥肉的外國商企,怕得罪金主而丟失生意,往往選擇順從其所求。也有一些例子,像迪士尼的《花木蘭》,立心討好中國,但換來兩面不是人的下場。中國人的聲音藉網絡霸凌的方式傳至海外,無法當作聽不見,但一國之崛起總不能單靠錢,單靠惡。財大氣粗,逞一時威風,是會引來反撲,隨時得不償失。

香港有不止於金融中心的戰略價值

是故軟實力才重要,勝在不戰而屈人之兵。若一國之藝術文化能攻陷別國,贏取其國民愛戴,本身的國際地位攀升,便得到強而有力的根據和後盾。華為和TikTok曾經很成功,但同遭滑鐵盧,很大程度是因為中資聲名狼藉,戰狼樹敵過多。相比之下,韓國的成功例子便別具參考價值。三星固然厲害,但韓國文化事業和明星偶像的吸引力更不能小覷。藉韓流捲全球,文化魅力日積月累,將大大提升韓國的國際形象與地位,而且這份尊重,並非像晶片那樣,用錢買得到。

論軟實力,中國是無法拉近和文化大國的差距的。戰狼再威猛,亦只能振奮有自卑感的國民,或作為維穩機制的一部分,讓國民發揮移情作用,宣洩本身對生活的不滿。被扭曲的人往往精神分裂,一面猛服「反美帝」的興奮劑,一面又非常嚮往人家的美好生活和事物。iPhone 12甫推出,即被搶購一空;經濟條件優厚者,更設法移居歐美。「身體最誠實」反映國人深知靠把口無用,只有用錢或腳投票,方可克服政治和文化侏儒症的缺陷。事實上,活在自由開放的國度,文化藝術創造的感染力才得以全面發揮,培養出優秀的品味來。縱使中國的歌影視製作有長足進步,但受制於國家政策的緊箍咒,不能碰的題材太多,無法鑽探普遍人性的可憐和陰暗處,根本不能創造出跨越國界之動人作品——奪得奥斯卡大獎的《上流寄生族》便是最佳例子。再金碧輝煌的大製作,都掩飾不到環繞主旋律而複製出來的蒼白和空洞。

香港本身有自由的土壤,如善加利用,正好在中國與全球對手周旋的過程中,作出多重貢獻,補其不足,而非過度倚賴資金停泊港的單一融資功能。作為開發軟實力的試驗場,同時會帶動香港的實體經濟作多元發展,有助緩和官方與民間社會的矛盾,並在中美角力的旋渦中重新找到均衡點——香港民不聊生的問題正不斷加速,而中方只視之為國家安全受威脅,當中的落差和變數,會把香港以至世界局勢推向何方,絕不能輕視。

香港對中國的戰略價值,從來都在於「能中國所不能」。從鐵幕下通向世界的窗口,到近年由中國做大莊家的金融賭場,香港扮演的角色,對中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其獨特性,中共容許港人擁有一國兩制下的各種保障。但這些保障因全面管治權的實施而急速分崩離析。林鄭政府並無從反修例抗爭中吸取教訓,一心把香港人管到貼貼服服,再靠中央全力支持,推動大灣區建設和港深合作,便以為解決到深層次問題。中港兩地官員三番四次重複這種論調,同時政治打壓變本加厲,層出不窮,正反映管治者無意正視真正的問題,或根本有很大的盲點,實際上不知怎樣做——除了明日大嶼,便是威迫利誘港人北上生活,結果只益了一小撮大發展商和建造商,讓其吸乾政府儲備,續加大貧富懸殊而乏力紓民困,埋下大亂局的種子。

無法栽培出Lisa的深層次原因

廿年前,朴志胤的《成人禮》一鳴驚人,衝出韓國。約十年前,Wonder Girls 靠《NOBODY》把K Pop推上高峰。今天BP可以登上國際舞台,和Lady Gaga、Selena Gomez處於同一高度,曾經風靡亞洲的香港演藝界在這二十年裡卻由盛而衰。我們不是沒有可造之才,但欠缺良好的文化產業政策、配套和發展土壤。筆者在《從任由港漫自生自滅說起》一文中便分析過:「香港需要的是一種立足本土的文化視野,以及一套具公信力、由下而上、能在政府、商界、民間社會三者間取得意見平衡的政策制定及執行機制,以促進香港經濟及文化的多元性為本,推動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偏偏過去多年,王于漸、雷鼎鳴等芝加哥學派學者,在各個媒體和大小場合,持續不斷向政府高層、知識界和市民灌輸一套所謂「大市場、小政府」的論述:只要政府不干預,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產業自會升級、轉型,跟不上時代者會遭淘汰。主流社會都迷信這種弱肉強食的所謂市場力量(例子莫過於04年前後,泛民全力支持領匯上市,把公共資產市場化),文化藝術(產業)難望短期有成,效益亦遠遠不及樓股炒/賣,難免被邊緣化,被市場調節機制調到無影。有心人只能單打獨鬥,在困境中自生自滅。

BP的泰籍成員Lisa舞藝超群,但除了天分,她在出道前五年每天都花十多小時練舞。她的成功故事,不止證明過人毅力的重要性。試想像她離鄉別井,前去追尋夢想的地方不是韓國,而是香港,她會有甚麼遭遇?她再努力,也不可能爭取到同樣發揮個人才能的機會。香港的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窮得只有錢,而錢只集中在小撮人手上。有理想的人,首先要一天做七八個鐘頭兼職賺取租金和生活費,又怎可能全副精力去苦練,把自己的水平提升至全球幾十億人之巔?

順帶一提,政府撤回空置稅,主流經濟學者對他們口中的「惡法」被拉倒都表示高興,口徑果然和大地產商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