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由太古街坊組成的社區組織「太古同怒人」,今日於香港藝術中心包場,播放《十年》、《地厚天高》和《理大圍城》三套電影,並邀請電影監製和導演到場分享。
門票收益扣除開支後,會全數捐至十年電影工作室和影意志。活動籌委之一、太古街坊Iris指,今次活動反應熱烈,門票在15分鐘內已售馨。惟受社交距離措施限制,戲院當中不少座位貼有「留座」提示,不准市民坐。雖然如此,在場觀眾仍看得很盡興,亦非常投入映後討論。
2017年上映的《地厚天高》,相隔幾年再在大銀幕上播放。太古街坊見主流戲院拒絕放映,於是促成今次包場活動。電影最後以梁天琦自彈自唱《十八》收結,不少在場觀眾看到「眼濕濕」,翻開手袋拿紙巾抹眼淚。
影後談環節中,其中一個舉手分享的觀眾是前《頭條新聞》主持曾志豪。看畢《地厚天高》後,曾志豪說在梁天琦身上看見香港人的影子:「一開始躊躇滿志,後來佢都好攰。」他說,香港人總在問,如果梁天琦可以參與反修例運動,整件事會變成怎樣?但曾認為,我們應該反思「我哋應該好努力咁尋找一個英雄,抑或我哋每個人都要努力啲?」
盛裝出席的導演林子穎,亦分享不少拍攝心得。她憶述,梁天琦不習慣鏡頭,也不喜歡被人跟從,所以她需要花多些時間跟梁建立關係:「拍紀錄片唔係拍劇情電影,要尊重人想定唔想。」
剛從德國Shamrock女性詩歌節歸來的作家鄧小樺,正在接受居家隔離,與身處台灣的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一同透過視像會議參與討論。鄧小樺指,她接觸過的抗爭者當中,很及人都看過《地厚地高》,影響了他們。鄧又認為,紀錄片就是真實跟歷史的呈現,如果公共媒體受到阻壓,自發的媒體作品一定會愈來愈多,以補充官方論述的不足或提出質疑。
沈旭暉則認為,《地厚天高》是很直白、很具紀錄性的電影。談到未來,他相信國安法通過後,電影或藝術將加入更多暗號,以尋找創作空間。他又表示自己以前看不懂新詩,但到了台灣接觸到寫抗爭的新詩,又慢慢看懂了一點——「原來唔係得鄧小樺先可以識文學」,觀眾聽見即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