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總結大學保衛戰(上)——大學是我們的敵人嗎?

總結大學保衛戰(上)——大學是我們的敵人嗎?

談起「黎明」、談起「大學保衛戰」,很多人想起中大理大之役:烽煙四起、熊熊烈焰、血流成河、一片狼藉。那些日與夜,對很多人而言,是不能忘記,也無法忘記的痛。

當有人還在暗處撫平傷痕,極權卻是沒有分毫停下來,繼續進攻。自国安法面世後,民間士氣嚴重受挫,「移民」、「Quit Tg」成為一時城中熱門話題。無人知道黎明前夜會有多黑暗。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必定有越來越多政治犯,未來數年注定繼續動蕩。

不過,就算港共政府未宣布本港進入戒嚴,昔日臺灣黨國式統治已經滲入我們生活每個細節。司法如是、執法如是、立法如是、傳媒如是、就連我們的大學校園亦如是。

End game好像越來越接近,為什麼我們還要大學校園持續抗爭,而不是在街頭上盡地一煲,不是在國際戰線三罷戰線中搏盡無悔?

原因很簡單,因為光復香港是一場infinity war,儘管每一場的戰役都比上一場慘烈;但要看到曙光,我們就只能繼續在各個領域上抵抗。

在眾多戰線之中,大學戰線的路線、形勢和作用是最為人錯判和誤解的。

大學戰線當然不是我們撼動極權的主線,但這亦不代表它毫不重要。大學作為半公開的領域,它既受社會局勢所左右,亦有相當部分保持自主。說穿了,它就是戰場上的緩衝帶。它不會是主戰場,但它必然受到戰火波及。它的自主性存在使學生的反抗力量得以被累積和發酵,如同戰爭中的緩衝地帶,讓我方的戰士們在這裏進行肉體上及思想上的補給、治療、整備。但如果大學完全淪陷,年青的反抗力量就只能潛蔽於地下之中:參與過社運或者校園抗爭的學生會被退學甚至馬上被「篤灰」、校園內的一切異議群體會馬上被解散並整治、聲援運動的老師會被馬上解僱、批判社會的學科如政政、文研、社工將不復存在......大學戰線的意義,就在於守住僅有的緩衝區。我們不想手足在街上被黑警打得頭破血流,我們自然也不想手足在校園裏被殺得片甲不留。

縱觀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的學運歷史, 你會發現以上猜想並不是危言聳聽。

很多人會問,大學真的是我們的敵人嗎?歷史告訴我們:也許不是、但大學一定不會是學生的盟友。

未講事例,先講邏輯。現時香港有十一間大學,其中八間受香港政府轄下的教資會(UGC)資助。和為人詬病的大學校董委任制一樣,這個負責審批各大院校撥款的機構轄下委員均是由行政長官任命的。如果大學沒有達到政府期望的標準,政府便會削減對大學的資源。撇開這點不談,香港八所公立大學的校董會亦主要由權貴所把持,根據現行的香港法例,行政長官有權直接或間接地任命超過一半的大學校董。換言之,香港大部分的大學裏裏外外都被港共「揸住春袋」,畢竟,任誰也很難和自己米飯班主過不去。

理解這個政治現實後,我們再來討論校園抗爭過去的脈絡。

大學扮演政權的白手套、甚至容許警員入校鎮壓學生其實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早在2011年的港大八一八事件中,極權就已經在港大實行中國式管治:數十名警察把向國務院副總理抗議的數名學生撲倒在地並強行押去鄰近教學大樓的後樓梯,更將他們無理禁錮超近一小時;事後港大校方不但沒有譴責警方濫暴,更發聲明指港大已是「中國大地下的大學」。所以說,大學染紅是一朝一夕嗎?事實擺在眼前。

而在後雨傘年代,由於特首校監必然制及校董委任制等問題被社會廣泛討論,各間大學亦先後出現學生包圍校董會的抗爭場面。面對異議,在雞蛋與高牆之間,大學高層一次又一次選擇了自己的利益。他們或選擇紀律聆訊異議學生(請自行參照一五年嶺南圍堵校董會事件)、或狀告學生領袖刑事毀壞(請Google港大馮敬恩/盧寵茂跌倒)、但卻就從來沒有想過要對學生網開一面。

有了這些壞先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八年浸大學生僅因抗議普通話畢業要求卻會被停學處分、理大「關sir」 會因言論自由風波被開除學籍、上年科大手足在校長論壇抗議也可以被上門拘捕:因為崩壞的種子早在前朝埋下,而滋潤它養份正是過去幾年大眾對社運的冷漠和不作為。

除了動用校內的紀律聆訊手段以及直接報警外,其實大學及政權一直有採用不同手段及方法去收窄學生的權力和自由。

在一五年,嶺南大學學生會於校園舉行「黑暗時代抗爭音樂會」,惟音樂會因出現反警歌曲「Fuck The Police」,惹來衛道之士群起攻之,批評歌曲不但辱警、且粗俗不堪、傷風敗德。 更有撐警人士 如「私煙bb」李偲嫣及當時未成為校董的何君堯公開要求教育局及嶺南大學懲處並解散學生會。面對風浪,鄭國漢選擇馬上「割席」,強調校方絕不容許再有同類事件發生,更向全校師生發表公開信,指在校園內以粗言穢語辱罵他人,嚴重違背嶺南博雅教育的核心元素,「不能容忍」,並發信正式警告學生會勿再重犯,否則將進行紀律處分。

而在一七年九月,本港各間大學發生了民主牆風波。有學生在中大掛上港獨標語後,中大校方以港獨言論「違反香港法律」為由,將大量港獨文宣移除;隨後,香港各所大學的民主牆均出現「香港獨立」、「聲援中大同學」等標語,引發社會熱烈討論, 最後香港十間大學(當時恒大還只是恒管) 校長均聯署聲明「大學內嚴禁討論港獨」,一錘定音。

事情並沒有因此告一段落。風雨飄搖過後,一八年嶺南及浸大均先後掀起「辱校罪」風波,強調大學不容許學生在校內「胡作非為」,將會嚴懲任何在校內「違反香港法律」及「破壞校譽」的學生。

縱然這些莫須有的罪名未有大規模實施在清算學生上,但大學的言論自由早已畫起一道又一道紅線。今日戴耀廷被解僱、葉蔭聰被逼離開;昔日鄭松泰,陳雲不獲續約,也證明打壓不是孤例。過去高呼要「對準政權」的人們也許要改改口風,因為在國安法的「新常態」底下,大學必然會全力配合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