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抗爭者聚腳點 「七一吧」的最後一夜](/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報導)前身是「六四吧」的「七一吧」,一直是本地文藝界和社運人士的聚腳點。單聽名字,就知道他們政治立場鮮明 —— 成立初期,他們捐錢給天安門母親;到了上年,他們又捐錢給612基金。雖然時勢險惡,始終屹立逾三十年;在黃店興起之前,「七一吧」一直擔當這個位置。
可惜「七一吧」近日因租金問題需要結業,昨晚(30日)迎來最後一夜,大批市民到場告別。七一吧店內幾乎已沒有空位,客人乾脆拿著酒,站滿「七一吧」外的球場。凌晨兩點,全場響起一片歡呼聲,送別這間黃店酒吧。老闆娘馬麗華站在門前,講了幾句話。她舉手比畫,一時又合十雙手點頭,示意感謝大家支持。雖然現場太嘈吵了,大家都未必聽得清楚,不過總是不斷拍掌歡呼,流露不捨。
常客馮家強:唔喺呢度咪第度,最緊要個spirit喺度
教協前總幹事馮家強,一星期會來「七一吧」一至兩次。手握一杯「我鍾意飲威士忌,舒服啲,通常買一枝擺喺度。不過知佢哋就快完,咁我就飲啤酒啦,次次都俾下錢。」平時來「七一吧」,馮家強都是自己一個人來,很少邀約朋友:「有緣就會遇到。」遇不上朋友,他就會翻開書本,靜靜地看一個夜晚。
談起飲酒,馮家強有時工作壓力大、或遊行示威之後,都會特別想來「七一吧」飲酒,但很少飲到不清醒。馮家強認為,平時的生活太繃緊,飲酒可以使他放鬆。「我喺『七一吧』識朋友㗎,文化界、NGO、甚至有啲從商嘅常客......」因為馮是熟客,有時忙起上來,酒保甚至會叫他幫手拿些甚麼東西。
馮家強在「七一吧」印象最深刻的一晚,是有次上環衝突,警方在附近施放很多催淚彈。他見到很多年輕人逃跑:「佢哋都唔識路,淨係想走。」於是他站在路口,揮手叫他們:「換衫入嚟,想唞入嚟。」馮家強憶述,那一夜上環四圍都是催淚彈,槍聲不斷響起,惟獨「七一吧」很平靜。
「七一吧」將要結業,馮家強說不捨得:「我喺呢度搵到志同道合嘅人嘛。」但他又說,社會這麼動蕩,我們也要隨著時勢而轉變:「唔喺呢度咪第度囉,最緊要係個 spirit 喺度。」
趙家賢首次來「七一吧」 市民慰問耳朵傷勢
第一次來「七一吧」,趙家賢拿著一杯 Pilsner Urquell 拉格啤酒,到處跟人聊天,他認為這裡很有互助精神跟凝聚力。「作為民主同路人,可以撐就梗係撐黃店啦!」趙又指,在這個艱難的時勢,「七一吧」是「keep calm and carry on」的實體表現。
近日有不少黃店被騷擾、警告,趙批評這是共產黨用「人民鬥人民」的手段。他又提到近日設立國安法舉報熱線,我們必須更加有智慧。
採訪期間,不少市民走來握手,關心趙的耳朵的傷勢,又稱讚他當日勇敢:「雖然我唔係住太古城,但我都知你有心有力!」趙家賢只是微笑說:「無無無,都係民選區議員應有之義。」
抗爭長跑交由年輕人接棒 繼承三十年民主意志
「七一吧」在文興里生根後,滿頭睿智花白的 Elliot 始成為這裡的常客,連帶著孫仔亦提早跟他一起流連酒吧:「佢响度飲奶大㗎!佢滿月我就抱咗佢嚟啦!」大概兩爺孫都屬酒不醉人人自醉,Elliot 到訪「七一吧」完全不為酒:「鍾意呢度嗰氣氛囉!好舒服」、「我淨係飲可樂㗎咋;如果我嗌啤酒,(員工)佢哋就會問我『哇今日搞咩』。」Elliot 分享著孫仔安坐吧檯暢飲奶樽的舊照,眼前的孫仔已能熟練地以可樂罐跟在這裡認識的「大家庭」飲杯。「七一吧」今晚曲終,以後大家會否自行另約他方再聚首?「都冇㗎」,Elliot 續悠然自得地喝著可樂,把握時間享受最後一夜的「七一吧」。
自反修例運動後,各區黃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七一吧」老闆娘馬麗華感到很欣慰。結業之後,「七一吧」暫時不會另覓地方,除了因為馬麗華已滿頭白髮,也是因為她相信,她可以將民主一棒交到後輩手上了。縱使昨晚「七一吧」光榮結業,卻有更多千百間黃店成立,將追求民主的意志一代傳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