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向明日大嶼說不:從女孩、中華白海豚和環境保護者在香港存在的絕望感說起

向明日大嶼說不:從女孩、中華白海豚和環境保護者在香港存在的絕望感說起

不算「反送中」運動的,我對上一次參與的遊行是為了反對「明日大嶼」人工島計劃。當時參與的人數與「反送中」運動相比,少得可憐,但我認為在今日香港,即使有很多值得關注的政治民生議題,也絕對不能忘記反對「明日大嶼」的迫切。

受我的兩位小學五年級補習女學生啟發,我更肯定向「明日大嶼」説不根本是一種道德責任。

在我part-time教授的英文課,每堂基本上也會跟學生做「閱讀理解」練習,上星期的是一篇有關海洋公園(Ocean Park)的文章。畢竟文章目的是令學生學習英語,內容一般也只是有關客觀事實的呈現。但看到那些對「海洋劇場」的歡樂描述,心自有戚然。

「妳們想聽有關海洋公園、海豚、鯨魚的故事嗎?」我問。

「想!」她們異口同聲地說。她們是典型中產港孩,幾乎每天不是要補習就是上興趣班。所以每次我跟她們 girls talk,或者說課外的東西,她們都好興奮。

我跟她們說明「海洋劇場」中的看似在微笑的海豚大概一點也不快樂。無論海洋公園的設施有多「人道」,魚缸有多大,飼養員有多「愛護」牠們,也不能媲美大海。然後,我又提到太地的海豚灣日本的「科學」捕鯨

「為什麼要這樣對待牠們?」女孩們露出疑惑又傷感的眼神。其中一位更哭了出來。

五年級的女孩子都不會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吧?所以我跟她們道出某種她們未知的世界實相應該也不算太殘忍。簡單的答案大概是基於人性的自私、無知和短視,還有縱容這種劣性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
「妳們有沒有聽過中華白海豚?」

「有!好像每次聽到的都是牠們又死了的新聞。」

「妳們知道為什麼牠們不停死去嗎?」

作為珍愛白海豚、立志保護環境的女孩的必然創傷

我一邊打開google map,一邊回想我在2014年升中六的暑假,參與由香港保護海豚學會針對興建「機場三跑」發起的「海豚三十」行動時的所見所聞。

「聽豚聽,救豚命」是當年的口號。我還有留著當時在書展和灣仔行人天橋上收集簽名時所穿的藍色T-shirt作為「失敗創傷紀念」。

十五歲的我在機緣巧合之下對環保議題產生濃厚興趣,大概是我在綠色和平當義工的關係吧。但那是因果,我也分不清。當同學回家追韓星時,我就看Greenpeace的網站更新。印象中有段時間曾被同學、友人稱我做「環保L」而哭過,可想而知我是有多麼的投入。今天回望,我也十分佩服和驚訝自己當時「力排眾議」的真心和堅持。不過當時令我最訝異的是「為什麼我們的家——地球即使已在水深火熱之中,絕大多數的人還可以無動於衷?」

但在香港成為環境保護者的經歷,即使我只不過是個中學生義工,似乎也能感受到那種近乎必然的沮喪和傷害。

今天看到我學生的眼淚,才驚覺原來當時的傷口亦在隱隱作痛。

2. 向明日大嶼說不: 從女孩、中華白海豚和環境保護者在香港存在的絕望感說起

那不過是在行人天橋上短短三十秒的記憶:

一名目測大概四十歲的端裝正氣西裝男在我身旁走過,我請他簽名支持「反三跑,救豚命」。他笑著拒絕我道:「小妹妹,我唔係唔想幫你,不過阻住經濟發展的,我係唔會簽。」

那時我還小,只能把那個男人說的話吞下。但現在我有足夠的思考資源,也懂得寫文章去質疑他拒絕我的理由。

他所說的經濟發展到底是什麼?如果不興建三跑又是阻住了誰?這是對誰最有利的大白象工程?錢流到誰的袋子裡?這又是誰去付上沈重代價的基建項目?說好的十萬個就業機會是什麼?又會實現嗎?

想幫我?你以為我是保險經紀/sales,在跑數嗎?我和在場的人都是無償的。我不是想說明我們有多崇高偉大,但至少我們明白到在環境保護上是沒有你我之分,這是我們的共業。

明日在今天:香港要倒行逆施,成為國際笑話嗎?

六年過去,這個回歸初時的香港官方吉祥物——中華白海豚,在高速船之間,「港珠澳大橋」和「三跑」興建期間到底死剩多少?牠們的聲音早已被香港政府和商人盲目發展的引擎蓋過。

今天的「明日大嶼人工島計劃」是要以厚重的沙石埋葬香港孩子嗎?

這是個初步粗略估計總工程造價約6,240億元的跨世代超大型填海發展計劃。一旦通過,在中、短期內的經濟、股市會唱好吧,但它帶來的經濟成本、環境和生態災難就肯定是下一代「埋單」。

香港的明日在於今天的選擇。可能「明日大嶼」也不過是三十人的決定和長官意志。所以,你要相信林鄭月娥的鱷魚淚還是十歲孩子的真眼淚?「民間特首」影帝劉德華在政府宣傳片段所說的,還是真材實學的專家環保團體意見?

當海冰消溶,全球海平面不斷上升,各地多處熱帶雨林持續燃燒,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就要倒行逆施,拍板通過興建人工島的工程嗎?

從高鐵(844億港元)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超支達143.2億港元)三跑(將超支至少80億港元)的建造經驗 ,到最近港府大灑3.4億港元的全民檢測計劃,香港政府為香港人帶來的「經濟成果和效益」是「有目共睹」的。興建人工島的後果不是一個音樂噴泉、一條行人天橋可比擬,我們真的要讓政府在缺乏詳細諮詢的情況下就在立法會草草通過撥款嗎?

感絕望但不敢絕望

保育與發展之間是必然存在張力的。但在發展至上、消費主義橫流的香港,作為一個對發展持批判態度的環境保護者很難不感到絕望。但絕望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絕望而生的「inaction」。人微言輕,但為了因發展之名而受傷害的自己和我的十歲女學生;為了因發展之名而死去的中華白海豚;為了因發展之名在香港這片土地死去的人和事;為了因發展之名將要在香港消失的人和事,我還是不敢不寫出這篇文章。

後記

我能想像如果撥款又一次被通過,反對計劃的政客、環保團體、各界人士只能拋下一句:「歷史會證明我們是對的。」但我不想歷史證明我們是對的,因為明日大嶼人工島是根本不應存在的。不用歷史證明,沒有明日大嶼人工島,香港還是有其他解決土地供應問題的方法吧。如果政府真心誠意地思索人工島以外的方案,如果。

相關連結:
守護大嶼聯盟
綠色和平守護大嶼聯署
WWF促請立法會否決東大嶼填海
350香港﹐X「末日大嶼」計劃的文宣收集活動